听新闻
放大镜
扶贫的“味道”
2020-11-25 15:45:00  来源:江苏省政府扶贫办

  2016年的初春,大地张开了清亮的双眸,眼神轻柔;微风舞动着亮丽的翅膀,乍暖还寒;细雨飞扬着青春的旋律,滑动飘逸;我和我的队友们带着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进村入户,开始去品尝扶贫路上的辛酸苦辣甜。

  人的一生,总会有些难忘的日子。2016年3月21日,是我们2016-2017届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训后,真正开始下村帮扶的日子。

  驻村送行会上,我忘不了自己代表全体队员的表态;忘不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决心;更加忘不了的是各级领导对我们所提出的谆谆教导和种种要求。

  到达海峰村后的见面会上,我忘不了镇、村干部欢迎的笑脸和情况介绍;忘不了村部简陋会议室里与大伙一起吃盒饭的场景;更忘不了围观村民们那既带期望又含怀疑的复杂眼神。

  在随后的村容村貌察看中,我忘不了那些长势并不喜人的麦苗;忘不了满眼废沟废塘的村容和田貌;更忘不了那行走一步就会脚上沾满淤泥的村庄道路。

  在傍晚的走访农户中,我忘不了村民门前拴着的瘦成皮包骨的小狗;忘不了农户家中盆里泡着的几天吃的下饭菜;更忘不了村里老人说出“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占过荤腥了”那句话后,眼中流出的羞涩辛酸之泪。

  短短的一天,让我知道了为什么大家都管贫困村叫“3861部队”,让我对村里存在的现实性困难有了直观的认识,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留守村里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们生活的不易和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殷切期望。

  那一天,我的心情有时激动、有时迷茫,但更多的却是辛酸!也正是这个挥之不去的辛酸,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心和决心:不论前行之路有多艰难,不论自己付出多么大的代价,一定要在现年内帮助村里和村民改善现有状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带领海峰村,实现走出困境并过上富足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面对着村里的“无产业支撑、无产业发展基础、无带领村里发展产业的村组干部……”等现实状况,作为帮扶干部,我一度陷入困惑。“行路难,筑路更难啦!”这也是我到村后感受到的最为困苦之事。

  思路决定出路。为了真正做到“靶向治疗”,彻底解决全村脱贫致富问题,就必须要把“精准把脉、精准施药”这个前提工作做细、做实。为此,我利用每个月有限的公休时间回南京,到省农科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拜访专家学者,并诚邀他们来我村实地勘察,帮助我们制定发展规划。经过近三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村情实际,紧紧围绕农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增量的“四增”目标,终于确立了“整合资源、项目支撑、产业引领、总体规划发展”帮扶思路。

  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为了尽快解决村里的一产发展无基础、二产发展无条件、三产发展跟不上的现实问题,我马不停蹄地回“娘家”找领导、磨项目、配资金;跑外地搞调研、寻项目、谈合作……通过努力,我先后为村里争取到2000余万元的项目资金,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看着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看到那充满希望的发展规划和已经引进的项目资金,看着那渐现雏形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和加工厂房……何为辛勤,何为劳苦,都已不再重要,因为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为一名省委派驻的帮扶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面对繁杂的村级事务,找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并抽丝剥茧地去解开这些症结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比如村里要发展高效农业,就得从村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进行平整,而散落在农田里的数十座村民祖坟势必影响土地平整进程。按照农村的习俗,迁移祖坟的时间只能选择在清明或大寒时节,这无疑也就成了村组干部感到最头疼的事情。

  为了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我亲自带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从着力打造“绿色海峰、文明海峰、和谐海峰、富裕海峰”的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带领全村百姓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规划需求……我们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说明迁坟的必要性,最终赢得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赵书记!我们家的祖坟不迁了,您让村里买挂鞭放一下就把他给平了吧!”这是村民陈发木对我和村组干部说的话。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就会装着你;你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群众就会感谢你一辈子。农民最朴实,也最重感情。如果你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他们不仅会把你的名字记在心里,也会对你的工作给予最大的支持。”这是完成迁坟工作后我和村组干部的感悟。

  就这样,面对各类棘手的事情,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最真实的情感和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也逐步解开了影响和制约村里发展的各个症结。

  又是一年冬来到,当我站在新建村部的广场前,看着那新建的村部和党群活动中心,看着那以“海天青生态高值农业示范园”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看着那以无花果茶、冻干产品等为主导产品的村办“海天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厂房里的生产设备和粮食烘干设备正在调试运行,看着已经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和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一种难得的“甜”滋味涌上心头。

  人们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我个人而言,为了海峰村,为了那些对脱贫充满着渴望的村民们,无论是跑坏了几双鞋,还是有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无论是失去多少与亲人相聚的温馨时光,或是吃了多少苦头受了多么大的委屈……在饱尝了“辛酸苦辣”之后,细品这种难得的“甜”滋味,只觉得妙不可言、荡气回肠。

  我知道,“昨天的海峰村”已经不在,现如今的海峰村,依托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海天青生态高值农业示范园区”“海天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赐场店商销售平台”,已经初现了一、二、三产相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也已初现雏形。预计到2017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50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收入也将超过100万元。可以说,通过精准扶贫,目前的海峰村已经踏上了又好又快稳健发展的康庄大道。

  “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像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这是一首歌的歌词,也是经济薄弱村当下的生活写照,更是我的真实感悟。衷心祝愿海峰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赵刚,男,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综合计划处主任科员,2016-2017年度江苏省委驻滨海县帮扶工作队队员、天场镇海峰村第一书记。

作者: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