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异乡结出家乡果
2020-12-08 10:12:00  来源:江苏省政府扶贫办

  岁月中有许多日子是平常的,但有些日子,会因为某些事而变得不同寻常,弥足珍贵。

  2016年2月,对于我来说,是特别的。这样的特别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来得那么突然,突然到我只能接受,不能拒绝。

  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工作的号角嘹亮、振奋,像一枚火炬,点燃了我充沛的激情。

  我背上行囊,离开故土,带着理想与责任,来到了贫困地区泗阳县庄圩乡,开始了我的扶贫开发之路。

  对于能否承担起这份责任,我心里也有过忐忑,但更多的是坚定,这份坚定来自于我有了20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

  如果说平望镇副镇长一职,是对我20多年工作的一种肯定,那么,泗阳县庄圩乡农科村第一书记则是一份重托,沉甸甸的。

  踏上这片土地,我的职责就是让这里的乡亲们走出贫困,口袋鼓起来,家庭富裕起来,幸福指数提起来。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泗阳县庄圩乡的现状,比我的预料要“不容乐观”得多。区位偏僻,无资源无产业无交通优势,“三无”的现实,近700户的低收入家庭,有限的扶贫资金,恰似杯水车薪,不足以摘掉“贫困”的帽子。

  我知道,只有融入这片土地,去田野上看,走进百姓之中,去村民家中问,然后结合实际去规划、去实施、去改变,才是真正摘掉“贫困”帽的方式。

  经过两个月的实地调研,我意识到,庄圩乡的优势和劣势都在农业。传统农业是贫穷的根源,而特色农业是致富的出路。

  方向已经明确,“特色”又如何选择、界定?让我一时间难以找到答案。

  当我陷入迷惘时,思乡之愁也在心头萦绕。家乡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脑海中播放。忽然,我心生一念,何不将家乡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引进过来呢?

  “水八仙”最先涌入我的脑海。

  想到这里,我既兴奋,又担忧。“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水土不服”案例,而苏南与苏北,水土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为此,我打包了“土壤、气候是否合适,技术、水网是否具备”等问题,到苏州市水生植物研究所请教,让吴江区农委的专家现场分析,请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进行土壤剖析,得出的结果是可行的。

  依靠南北挂钩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政策优势,我将“水八仙”作为扶贫项目引入到了庄圩乡。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的征地、引种以及人员的落实。

  500亩的土地上种植了“水八仙”,实现了传统农业走向特色农业之路;合作社、土地入股,实现了村民增收,理想变成了现实。

  “水八仙”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建设,已成为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在泗阳县率先实施的脱贫攻坚项目之一,宿迁市委主要领导专门签文号召全市学习。

  面对成绩和荣誉,我没有沾沾自喜,现实中的销售不可小觑。“水八仙”拥有很强的时令性,一旦过期就一文不值。

  于是,在线下,我带着销售人员跑遍苏州、常州、上海、南京的销售市场,甚至到江西、福建去寻求更广的销售市场。在去年9、10月份,我带着农户到苏州销售,由于芡实销量大、销售期短、市场开市早,我们要在凌晨两三点便赶到苏州销售点进行推销,去得次数多了,市场人员都认识我了,还叫我“芡实大佬”。卖完了芡实,我又立即赶回庄圩乡上班。

  在线上,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发展“互联网+”模式,乘坐“电商快车”,在社群平台发布供应信息,拓宽网络销售的途径和渠道,回家乡为庄圩乡的“水八仙”代言,借助家乡的专业生鲜电商平台,开辟农产品销售新路。

  忙碌的时间过得太快,家人的一句句“这个星期你又不回来”,才让我想起又错过了探亲日。

  对于家人,我心怀愧疚,尤其是对于父亲。接任伊始,我父亲被查出胃癌晚期。为了不影响扶贫工作,我和家人提前将父亲送进了医院手术。手术后第五天,我到泗阳县报到,开始工作。

  在父亲住院的半年里,我与他的联系,多半是依靠电话。

  去年,父亲旧病复发,“水八仙”项目基地建设正是关键之时,我不敢分心。父亲同我打最后一通电话的时候,也是“水八仙”最重要的销售季,在电话中我答应父亲,忙完这阵子就抽空去陪他。父亲说,工作重要,一定要好好干。我没有想到那是我与父亲的最后一通电话,也没有想到紧赶慢赶没有见上父亲的临终一面,留下终生的遗憾。庄圩乡的老百姓说,顾永强书记“也是拼了”。

  我想这个“拼”字,拼的是责任,拼的是情怀。

  “水八仙”在庄圩乡,成了名副其实的“聚宝盆”,这让我更加坚定了精准发力、脱贫致富的思路。

  庄圩乡的“家底”太薄了,一支“水八仙”无法快速让“家底”殷实起来,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更显得势单力孤。必须要让土地利用最大化,让特色农业多样性、层次性,只有建立结构合理的农业生产布局,才能彻底改变庄圩乡的贫困现状。思考后,我请来了省农科院的教授到田间进行现场分析,探索推行“水八仙”与泥鳅黄鳝“套养模式”、在非芡实种植期间插入豌豆种植。“双管齐下”收获了丰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调查中发现,庄圩乡劳动力外流、空巢现象严重,我就想,何不通过招商的形式将他们喊回家呢?

  一位叫胡飞的青年在吴江区搞甲鱼养殖10多年,我多次上门走访,托朋友做工作,动员他回乡发展。如今他已返乡创业,流转150亩土地进行甲鱼、龟的养殖。

  另外,我还经常带领种养殖大户对贫困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技能培训,让他们都有工作、有收入。

  而今该项目在整个庄圩乡,已形成以“水八仙”研发基地为龙头的产业链。

  在庄圩乡的一年多来,让我得到了锻炼磨砺,让我深刻体会到,通过资金扶持、龙头带动、科技服务,提升种植技术,加大技术培训,在种植规模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口感和品质上下功夫,引导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收脱贫,以“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让幸福的笑容在每一位困难群众的脸上灿烂绽放。

  作者简介:顾永强,男,江苏省吴江区平望镇人民政府副镇长,2016-2017年度江苏省委驻泗阳帮扶队队员、庄圩乡农科村第一书记。

作者: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