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读书 > 书讯 > 正文
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温度和面孔——读《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
2019-09-24 10:25: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东方出版社

  201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场规模空前的大阅兵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一书,集中围绕新中国筹建这一主线展开叙述,清晰地描绘了新中国从萌芽、发育,到成型、诞生的过程。

  基因决定生命,童年影响一生。对一个国家也是这样。从1949到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迎来70华诞,70年时光浩浩荡荡,为她庆生,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述她孕育与诞生的伟大过程。

  回首过去,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在与未来。

  时间倒回1949年。

  3月的一天,负责接管北平各项具体工作的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长戎子和接到后勤接管部的报告说,在天安门城楼下,有5个门洞,除中间一个敞开外,其他4个都是封闭着的,打开一看,里面竟然都是炸药。戎子和马上打电话向时任北平市军管会主任的叶剑英紧急报告了这一情况。叶剑英高度重视此事,当即命令:“接管部要立即组织力量,迅速将这些炸药清理出去,还要检查一下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情况。”

  驻北平的四野部队承担具体的清理任务,当战士们打开天安门的门洞大门时,惊呆了。门洞里存放着大量炸药,如果不慎爆炸,整个故宫就会全部毁掉。后来从傅作义部队一位军官嘴里才得知,炸药存在这里,是傅部料定解放军攻城时不会炮击天安门和故宫,因此这里变成了最安全的地方。此后,整个故宫被仔细排查了一遍。因为天安门已经被确定下来作为承办开国大典的地点,这里的一切不容有失。

  安全隐患排除后,主要工作就是清扫、修缮和装饰了。由于荒废多年,城楼上的灰尘可以把鞋子陷进去,城墙上的红色几乎全部脱落,斑驳不堪。经年留下的弹洞,还有厚厚—层的鸟粪,以及乱窜的不怕人的老鼠,就连城楼顶上的琉璃瓦上也长着—尺多高的蒿草。

  周恩来决定派解放军来承担清理和整修的主要任务。两个师的兵力,几百辆汽车,每天轮换着打扫天安门城楼和广场的卫生,加上北平市的干部群众一共有一万多人参加这次大扫除。这么多人干了两个多月,到开国大典的前几天,才算把天安门城楼修整好,把天安门广场铺平,把周围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

  随后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采用什么乐曲又成了难题,总共有三个选项:一是采用旧军队的阅兵曲即德军的乐曲,二是全部采用苏联乐曲,三是采用经过改编的革命歌曲。三份方案上报到中央军委,最终还是那些哼唱了多年的革命旋律征服了中央首长的心,聂荣臻批示“同意用我们军队自己的曲子,请五大书记审阅”,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以我为主,以我国为主”几个大字,周恩来批示“同意主席的意见”。

  于是,一套以《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解放军进行曲》等解放区流行歌曲为主,穿插了《骑兵进行曲》《炮兵进行曲》《战车进行曲》的开国大典军乐组曲诞生了。

  为了演奏这组军乐,原国民党军第三军的军乐团成员,经过半个多月被连人带乐器从解放军各个纵队里扒拉出来,再加上第20兵团各部队的军乐队成员和原北平警察局军乐队,一起组成了两百多人的联合军乐队。

  按照预先的设计,升国旗要由毛泽东亲手操作。怎么样实现升旗,特别是要和升旗口令做到同步升旗?

  正在大家冥思苦想、无计可施时,一个叫李岩的年轻人提出一个建议,他说:“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自动升降装置,把控制开关放在天安门城楼上。到时候,毛主席一按电钮,电动机启动,就能带动红旗上升了。”

  经过几次试验和几次改进,终于搞出了一个成型的东西。天安门上的电动按钮,安装在毛泽东主席预定站立的地方后边的一根红柱子上。为了保密,防止升旗按钮被人破坏,这个按钮的位置只有几个人知道。开国大典的前两天,负责阅兵的聂荣臻来到天安门检查工作,他看见升旗按钮前没有士兵警卫,就把负责天安门执勤的警卫营副营长石玉玺叫来,指示道:“这个电动升国旗的按钮,事关重大,一定要派人站岗,保证这个按钮的安全。”石玉玺马上布置士兵在按钮前站岗。

  开国大典的准备终于告一段落。

  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来自董伟先生的书——《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这些具体而又生动的历史细节在书中比比皆是。

  1949年乾坤始定,这一年无疑是孕育新中国最为关键的时间,诸多影响后世的先例都在这一年中形成。从1949年的1月到10月,董伟用一个月一个章节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历史浓缩在1949年的十个月里。从第一个月围绕新中国首都进行的战略决战,到大军南下解放全中国,一直到第十个月,天安门城楼前的大阅兵筹备,随着这个时间之轴,读之仿佛亲历历史一般。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之作,《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获人民日报、新华社、学习强国多次联袂推荐,被誉为当下必读的“国史第一课”。

  70年来的革命历程,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脸谱化、教条化、口号化。相反,应该随着叙事文本的变多而更加丰满。《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的作者董伟是中共党史专业的博士,也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媒体操作讲究贴近读者,历史研究注重史料史观。这本书显然结合了董伟的新闻专业能力与历史研究功底,不仅引用了大量当时新闻媒体的报道,而且用新闻式的叙事手法把往常枯燥的党史讲得有血有肉、生动传神。比如书中第五章,聚焦的是1949年5月“大上海的解放”,关注了当时一些极为细致的政策。1949年5月16日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关于城市纪律的指示”中强调,在大城市驻扎时“不得借住或租住民房,免引起城市居民的不便和不利”。也正因为这条规定,当时的上海市民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军进城后哪怕睡在大马路上也坚决不给老百姓添麻烦。解放军的形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还有政策规定,“军队之骡马大车不得入城……禁止在市区内树上拴牲口,以保护树木不让牲口啃。”解放军还没进城,就已经想到要保护上海特色的梧桐树景观。

  与党史书籍往常重点关注历史决定性瞬间和重大事件不同,《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一书中每一章都有很多细节。这些精彩的“小事”和细节,当时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到了今天再看,其实并不小,分量并不轻。这些被提炼出来的细节和瞬间,有助于读者理解、发现历史的必然和偶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书中引用的党史中人物的原生态语言,也使得他们变得生动可亲起来。他们做事情的意志力、价值观和鲜明的个性如同文学作品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革命老区考察调研,深情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勉励大家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对年轻读者来说,要想感受到这种“不易”,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到新中国诞生的时空,了解每一个决策的背景,每一段历史的细节,当历史有了温度和面孔,也就进到了人的心里。

  《诞生:共和国孕育的十个月》这本书是近年来少有的围绕新中国筹建过程,全面反映战争进程以及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建国程序直至开国大典的图书,也是一本党史畅销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更显得难能可贵。(周斌)

作者:  编辑:绪研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