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琴等29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2018-01-24 09:05:00  来源:江苏省检察院

  打造公民个人信息的“防盗网”

  ——徐燕琴等29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

  承办单位: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

  案情故事

  在大数据的时代下,数据即是商机。然而,靠获取和出售个人信息挣钱,却让一对“80”后夫妻走上了犯罪道路。

  2014年,徐燕琴到一家公司上班。该公司顶着“互联网”的名头,实际出售搜索个人信息的付费软件,这些软件功能十分强大,不仅能从互联网搜集整合出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地址,还能对信息分类整理。

  摸清了公司的盈利套路后,徐燕琴决定自己单干。她联系了之前有过业务来往的软件公司,做起了代理,向金融公司出售这类软件。然而很多公司对软件本身并没有太大兴趣,反而更愿意直接购买个人信息。

  反正都是靠信息发财,直接卖信息不也一样?徐燕琴立刻调整方向,于2015年9月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公司团队。很快,邵某、周某、叶某等27人加入进来,他们通过拨打电话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并将所有订单汇总到徐燕琴那里,由她通过自己的邮箱将客户所需的公民个人信息发送出去。

  由于业务繁忙,2016年3月,徐燕琴把在外地上班的老公童兆平喊回来一起帮忙,公司也成了“夫妻档”。就在订单像雪片飞来,夫妻二人忙得热火朝天时,他们也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落入警方视线。截至案发,徐燕琴等人共出售公民个人信息1600多万条,非法获利逾100万元。

  履职看点

  一、认定事实精准。崇川区检察院在侦查阶段多次提前介入,明确取证方向;审查起诉阶段,严格案件审查。法院判决确认了检察机关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实和量刑情节,包括28名被告人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这样的情节认定在“两高”相关司法解释出台前尚无先例。

  二、指导类案办理。本案提起公诉在两高发布相关司法解释前,但检察机关对关键问题的把握与司法解释完全一致。本案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司法解释的模糊地带,对办理网络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类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积极宣传普法。崇川区院结合办案开展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系列普法活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受到公众认可。

  社会影响

  1625万条公民个人信息,2000多个下线买受人,涉及30多个省市、自治区……这是一起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督办的案件,也是南通地区同类案件中被告人数最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数量最大、出售范围最广的案件。通过准确打击,南通检察机关正在努力构建全社会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网络,为公民个人信息加上一张“防盗网”。

作者:  编辑:耿文静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