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司寇”林长民
2016-04-22 00:00:00
来源:

  林长民与女儿林徽因

  林徽因是民国有名的才女,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父亲林长民曾担任过民国时期北京政府的司法总长。他也是林尹民、林觉民烈士的哥哥。

  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系,因其出众的口才和组织能力,在留学生中素有威望。据载,“林长民是日本留学生中公认的明星式人物”。他热心社会公益,乐于为人排难解纷,遇事肯担当,决无畏葸之态。回国后林长民在福建创办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培养法政人才,投身宪政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的林氏兄弟,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救国之路,林觉民和林尹民先后捐躯革命,林长民则希望通过从政,以改良的方式实现立宪政治。他与梁启超交好,两人政治主张较为接近,也都是清末立宪报《国民公报》的主笔。林、梁两家的世交关系也为后世描绘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纠葛添加了不少的家族素材。

  辛亥革命后,林长民作为福建代表参与临时约法的制定,并在其后一直担任参议院秘书长。1913年,以梁启超为领袖的进步党成立,成为唯一可以和国民党抗衡的改良派政党。袁世凯对梁启超和进步党十分看重,希望利用进步党实现个人独裁。林长民作为进步党的骨干成员,反对国民党的彻底革命,而主张与袁世凯保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并引导袁世凯和北洋政府走向宪政民主体制。一直到袁世凯称帝,林长民等改良派的幻想才最终破灭。

  1917年初张勋复辟,林长民站在段祺瑞一方支持讨逆,成为再造共和的功勋。同年7月,林长民受命担任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巅峰。

  林长民任司法总长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张勋等复辟人员的处理。这些追随张勋复辟的人员里有一人叫张镇芳,张镇芳是袁世凯的表弟,其背景深、人脉广。复辟事败后,张镇芳发动家族关系,以重金和人情疏通司法总长林长民,希望林长民能够手下留情,但林不为所动,谢绝了袁家十万元巨资,支持依法审判,最终大理院以内乱罪判处其无期徒刑。

  民国政坛讲求同乡之间相互提携,所以当林长民就任司法总长的消息传到福建老家,许多乡邻都跑去林长民处求一官半职。林长民“每向之力言官不可当,敦劝回家种田务农”。有确为法政科班出身且无法推托者,林长民特别设立一个法律咨询机构勉强收留,而不予以实权,得以兼顾政务与人情,后来该机构中大多人员为其在福建所办私立法政学校的法科学生。

  1917年11月,段祺瑞下野,林长民与梁启超等人也随之退出内阁。因担任司法总长仅三个月,林长民常自嘲为“三月司寇”,并以此刻印纪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林长民作为北洋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参与巴黎和会,并率先在国内报纸披露日本妄图侵占山东的企图,呼吁“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由此引发全民激愤,随之引发了“五四运动”。林长民因此不为当局所喜,被迫离开政坛,开始了在欧洲的游访。

  林长民再次回归政坛已是数年之后。段祺瑞复出并设国宪起草委员会,林长民被推举为委员长,他主持召开了四十多次会议,试图草拟一部体现自己民生思想的宪法。在此期间,林长民还编了一部《草宪便览》,汇集了民初以来的宪法草案。《草宪便览》的附录中详细罗列了民初以来宪法草案条文比较、参与草拟宪法的人员名单,是研究我国宪法史的重要史料。

  宪法草案还未起草完毕,冯玉祥与曹锟的争斗又使北洋政权发生动荡。林长民为避乱而接受素不相识的奉军将领郭松龄的邀约,赴奉天相助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被郭松龄内定为事成之后的东三省总理兼奉天省长。然而东北情势逐渐朝着张作霖有利方向发展,林长民未能及时脱身,在一次与郭松龄同行时遭流弹击中而亡,郭松龄兵败被俘遭到处决。

  林长民瘦骨削面,美髯飘逸,双目有神,文章与书法俱佳,被康有为称为福建仅有的两位书法家之一。他亲历北洋政府多次政变,胡适劝其作传以供后世参详史实,林长民回答年满五十即可作传,却不曾想年届四十九时遇难。胡适为此感叹:“他那富于浪漫意味的一生就成了一部人间永不能读的逸书。”

  林长民一身投身政坛,总想着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宪政理想不敌政治现实,在民国初年纷繁复杂的政局中,林长民所能到达的最高公职也无非是任职三月的司法总长而已。有志不能报国,所学不能致用,却痴心不悔,克难前行,大概也算是一位具有文人情怀的法政人的自我救赎吧。好友和亲家梁启超所题写的挽联颇为精妙地概括了林长民的一生:

  “天所废,孰能兴,十年补葺艰难,直愚公移山已;均是死,容何择,一朝感激义气,竟舍身饲虎之。”

作者:刘昕杰  编辑:马亚东  

特别关注

要闻排行

视觉法治

编辑推荐

热图直击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