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清风苑 > 正文
王栋: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2018-02-09 10:50:00  来源:清风苑

寻找自己,坚定地成为自己,不论走到何方,都往前探索自己的路。

    王栋,坐拥10万粉丝的CU检,办过十年案子,“入额”两年后,退出检察官序列,成为一名司法行政人员,现任《清风苑》执行副总编。

  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策划了你们看到的这一期人物专访,有博学多才“上下而求索”的何帆,有特立独行随心而活的桂公梓,有在本职工作中求精求深钻研的王勇……

  当然,还有他自己。

  他说,希望读完他们的故事,能让体制内的年轻人对未来的路,有另外一种认识。  

 

  微胖,曾经帅过。这几天,带着杂志社的编辑、记者跑上海、奔北京,谈策划、谋合作,啃着几块钱的三明治奔波在早上六七点的晨光下,还不忘发个朋友圈自我调侃“找到创业的快感”……

  这就是王栋,《清风苑》现任执行副总编。

  因为是杂志社自己人,我本以为对他的采访应极其容易,然而,虽然他在微信工作群里十分活跃:大周末发起讨论,分享心得,布置任务,督促进度……可从他走马上任以来,我能看见他“真身”的机会屈指可数。

  他就像一只高速且自带动能的旋转陀螺,一刻不停。

  那日周五,夕阳西下。我掐着下班点,“逮住”了刚刚结束了上一行程风尘仆仆赶回办公室的王栋。

  “姑娘,等会儿吧,让我歇5分钟喝口水再谈……”

  “话说……”我看着一边打开电脑,一边单手回复着工作微信的王栋,“现在这种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忙成狗的生活,就是你想要的?”

  他愣了一秒钟,放下手机,郑重其事地说:“趁着年轻,拼尽全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我想要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的经历,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安现状。”

  王栋做了十年的检察官。跟别的检察官不一样的是,他在全国的四级检察院都工作过,从县院、区院到市院、省院、最高检;从“环滁皆山也”的琅琊山下,到开放热土苏州;他干过批捕、反贪,做过基层院检察长助理,还在各项岗位练兵、业务比赛中拿过优胜。

  “最初的我并没有想过今天的样子。”王栋说刚毕业那会儿,他的理想就是一辈子在一家单位干,然后退休。他也的确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在前进着。

  2007年,王栋本科毕业,考完司法考试,然后报考公务员,次年进入滁州市检察院。这对于出生、成长于滁州下面一个小县城明光的年轻人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那时的王栋能够看到的想到的最好的人生,就是在体制内努力工作,做到处长,再到县市区做个检察长,再回市院,一步步升职,一步步“成功”。

  2010年,王栋被派到基层院做检察长助理,列席党组会、检委会,还分管三个部门。这一年,每天忙碌枯燥的工作生活,突然让他觉得“当领导也不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王栋重新回到滁州市检察院侦查监督处,正赶上安徽省检察机关“十佳侦监检察官”大赛。他发现处里从来没有人拿到过这项赛事优胜,决定做个“零”的突破。

  第一次比赛,年轻气盛的王栋没有认真准备,第一个交卷,然后,毫无悬念地铩羽而归。但第二次,他拿到了这项赛事的第一名,成为安徽省侦监条线“十佳”,“笔试面试都是第一。”王栋小有得意地强调。

  正是这场比赛,让王栋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新的认识。

  适逢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选调,“听说待遇很好”,不再追求仕途的王栋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到苏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好的地方,给我的家人更好的生活。”这也成为他人生的第二个目标。

  从滁州市院侦监处到了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的反贪部门,王栋由侦监业务标兵变成一名反贪新兵,如何提升业务能力?他依然把岗位练兵和业务比赛作为突破口和立足点,参赛,获评江苏省优秀反贪侦查员;参加苏州全市政府机关辩论,带队拿到了冠军和最佳辩手的称号,“自信心又提高了一点儿。”

  后来,他被省检察院反贪局借调过一段时间,办理了一起厅级干部的专案,又被最高检借调了半年,在技术信息中心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在法律圈最大微信公众号法律读库的团队里,连续两年参加最高检在“全国两会”的宣传工作,还曾有机会“亲临现场”,聆听过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最高检最大的收获是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格局,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看到了差距。”

  王栋非常珍视自己在四级检察院的工作经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收获。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能有机会全面而又直观去地观察、了解中国四级检察机关里的人和事。这些经历,是我思考的源泉,也造就了现在的我。”

 

  “众生之中,我就是我”

  2017年6月,王栋在朋友圈分享了波兰诗人波斯卡的《在众生中》。

  “我也许只是我自己,毫无惊人之处,也就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时过半年,他依旧觉得自己平凡,但对“长处”有了新的认识:“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他常对自己说:“天赋不如别人,只能比别人更努力,吃更多的苦,才能换来一点点成绩。”

  王栋的确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一类,过去采访“司考高分”政法人时,他们往往回答,“司考很简单啊,每天看俩小时书就行了。”王栋却是靠着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的笨办法:“准备了两个多月,每天从早上七点看书到凌晨两点,最夸张的是坐得太久,裤子磨了个洞,最终考了403分。”在参加业务条线竞赛的时候,他曾把历年竞赛的获奖文书抄了50遍,“不会做,就去模仿。”

  在王栋的办公桌边,搭了一个简易的小书架,上面摆着的书五花八门。“每天都要看书,吸收新的思想,完善自己的理念。”

  随手翻开一本厚得像砖头的《公诉语言学》,每一关键处,都有他划出的重点,不是大笔一挥的那种“划线”,而是整整齐齐、逐字逐句划出波浪线。一些段落旁,还能清晰看到他在边阅读边思考时,笔尖戳至页面形成的密密麻麻的圆点。

  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些年,一路走来,见过很多人,看过很多事。积累的多了,就总想写些什么。”

  2015年的3月,王栋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名叫“CU检说法”。“因为我是一个粗人,所以就用了拼音CU。毕竟CU比粗看上去好看一点。”推送的第一篇文章是《儿子考哪儿》。那时,他完全不知道什么叫作“新媒体”,只是把微信公众号当作过去的博客,写点觉得好玩的东西。

  刚开始,王栋每天都有很多东西想要去写,有时候是故事,有时候是评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突然发现码字是一个能放松身心而且性价比极高的爱好,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可以。”

  王栋坦承,自己的文字水平并不高,之所以能在无数公号中突围而出,主要是因为他的“笔耕不辍”。写公号的第一年,王栋几乎每天一更。那时候他从凌晨三点到早上九点值夜班,下班后便开始看书,写文章,就连跑步时,也会想着选题。

  两年来,“CU检说法”跟死磕派律师死磕过,跟法学院的博导较真过,为牺牲的警察默哀过,为受伤的法官呐喊过。他就事论事,不麻木,有情绪但不愤青,煽情而不矫情。

  他敢于吐槽基层司法工作中的某些不合理现状,也会抱怨工作的繁重,但却又在接受采访中真诚“表白”:如果有一次重来的机会,他还会做检察官。他说,纵然被虐千百遍,我待检察如初恋。归根结底,人们喜欢王栋,喜欢CU检,其实是喜欢他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如今,“CU检说法”已聚集起近十万黏度极强的粉丝。而王栋,也成为法律自媒体里名副其实的“大V”,多篇远超十万加的爆文,成为了法律微信朋友圈的现象级作品。越来越多的订户在后台留下自己对文章的观点、看法,甚至是自己遇到的一些事情,还有的仅仅是一句问候。“是这些订阅户的鼓励和支持,支撑着我不断码字、不断前行。”

  虽然公号开通之初,王栋“根本没想过红不红、火不火的事儿”,但他的爱好的的确确是火了;也正是因为火了,王栋才有了被借调到最高检工作半年的机遇。

  “在前行的路上,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何方,因为你不知道前方会遇到什么样的人。”王栋在离开最高检的时候说。这半年,他遇到了一群优秀的年轻人,“在这些人眼里,最重要的不是金钱,或者所谓的‘仕途’,而是‘做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于是,王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并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

 

  “我的事业刚刚起步”

  当我知道王栋从苏州到了南京、从基层院到了省院,从一名员额检察官成了一名司法行政人员的时候,我和“CU检说法”的万千迷妹粉丝的想法是一样的,“这个人大概是疯了。”

  在采访之前,王栋反复强调,“不要把我写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完人,我也有困惑和迷茫,只是我现在想明白了。”其实,“想明白”本身,就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

  王栋具有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曾有律所开了令他难以拒绝的年薪挖他走,他也的确动过辞职的念头。而现在,他还在体制内。

  “我认为体制本身没有问题,很多时候被人云亦云了。体制不是大染缸,体制里的人,经过层层选拔,没有理由做的不好。在体制里,不是当官、入额才算成功,你自身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做事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是最重要的。”王栋在给人讲道理的时候,眼睛里是闪光的,“钱啊,什么时候都可以挣。但是体制给你提供的平台,做事的机会,很难得。”

  王栋对自己的能力也看得很清楚。他说如果继续做公诉人,也只能算得上“称职”,但是来做媒体,“就能把我十年才想通的东西,通过我的故事帮助更多迷茫的年轻人。”

  “写公号只是我的爱好,现在在做的,才是我刚刚起步的我热爱的事业。”

  不久前,他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图,上面有一句话:“我只是希望我所做的事情能改变点什么。”

  “我要将《清风苑》这本杂志打造成一个中国法律人的成长平台。”他正在改变着自己,改变着杂志,也改变着我们。

  对话:

  《清风苑》:你是学霸么?

  王栋:你见过高考考了两次,还念的是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的学霸吗?你见过英语四级没过的学霸吗?我不属于擅长考试的类型。

  《清风苑》:为什么会学法律,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检察官?

  王栋: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填的所有志愿都是法律专业。其实我家里世代行医,要么就是从事理工科,没一个人跟法律沾边,但我是真的喜欢法律。一开始可能是受港台律政剧的影响,觉得在法庭上出庭公诉很帅。后来成为检察官后,我爱上那种因为自己的一点点的努力,让公平正义得以实现的感觉。

  《清风苑》:为什么放弃员额成为司法行政人员?

  王栋:就本职工作来说,我只能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检察官,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做媒体,是我擅长的,做媒体我能影响到更多的人,所以我放弃员额。员额那点钱,对我来说,不重要,能给我一个平台来创业,太过瘾。体制内员额不缺我,但年轻人需要我去创造互联网产品。

  《清风苑》:做网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王栋:我最讨厌别人说我是网红,我从来都自我介绍说,是爱码字的检察官。现实生活中,我是很谦逊、内敛的。(笑)其实应该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我在线上和线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因为在互联网领域,态度一定要鲜明,你的观点必须要树立,但在私下里,你看我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对吧,我见到任何人都很客气的!

  《清风苑》:你怎么看心灵鸡汤?

  王栋:心灵鸡汤始终是刚需。每个人的成长,受困于他的经历、知识、实践,心灵鸡汤,只是有人在你身边提醒你,但核心力量在于你改变不改变。

  我写的绝大多数鸡汤是给自己的。当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难挫折,不开心消极痛苦的时候,通过自己写给自己的鸡汤,来获得正能量。我把自己说服自己的过程写下来,希望通过它们来鼓舞那些和我一样遭遇过消极的年轻人。100人中有1人看到它后,促使自己改变,这鸡汤就成功了。

  《清风苑》:你的经历让大家看到,写公号也可创造另一种可能,但开公号的人很多,能被大家关注的很少,所以体制内金字塔底的年轻人,路是不是依然很窄?

  王栋:想要复制别人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路。这个社会存在着二八法则,你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我希望大家从我的经历懂得,找准一个点去努力,你是有可能成功的,若不努力,绝不可能有收获。

  《清风苑》:在一个岗位上兢兢业业30年,但没有任何职务上的晋升,你觉得这是一种成功吗?

  王栋:成功不是别人定义的,是对自我的一种认可。你觉得工作30年,为人民服务了,成为某一领域的的工匠了,你的内心有满足感了,这就是一种成功。

  文/本刊记者 梁爽 钱雪

  (责编 易炜翰)

作者:  编辑: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