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清风苑 > 正文
“六步法”制作检察统计分析报告
2018-03-21 14:46:00  来源:清风苑

文/陈颖之

南通市人民检察院宣教处副处长

  检察统计分析报告,是检察业务的大数据分析,有时是办案情况分析,有时是犯罪分析或犯罪学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了解检察业务工作情况以及本地的犯罪态势与特征,对检察机关办案、社会综合治理都是必要的参考。统计分析报告不仅仅只是案管部门统计员的份内工作,也是各个业务条线、各个部门掌控工作全局的必要手段。

  其实,每月、每季度、每年的综合分析报告是有模板可套的。但是,如果想写出分析全面、理解深刻、行之有效的专题报告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笔者把多年来撰写统计专题分析报告的经验进行了具体总结。

  一、首先需要具备几个能力

  (一)看懂报表的能力。横向纵列的项目名称就是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二)基本的法律素养。要对检察机关各业务职能、诉讼程序、刑事法律十分熟悉。

  (三)利用Excel进行计算和制图制表的能力。

  二、选好一个主题

  给自己找好一个主题,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这篇专题分析报告成功与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一)检察业务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二)新颁布的法律、司法解释所引起变化、趋势和现象。

  (三)在数据审核和统计专项检查中,发现异常数据背后的业务不规范问题。

  (四)由专项活动等引发的部分犯罪案件大幅上升或者下降等现象。

  另外,不能只知埋头干活,不知抬头看路,要善于抓住热点要点新鲜点:全省部署性的文件,今年有针对的重点工作,上级机关的信息材料,还有新闻、社情动态、党和国家的政策部署等等,要从中把握当前重点和关注的倾向性问题。

  三、收集素材

  想好写什么了,接下来就是做好准备工作——业务信息的收集。收集哪些信息呢?统计报表上的数据是最主要的来源,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对承办检察官做些采访。当然采访的对象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公安干警、法官、行政执法人员等等。

  统计报表上那么多数据,我们收集素材从何下手呢?这就需要前面提到的看懂报表的能力,就是弄懂数据所携带的信息因素,笔者进行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维度。即某个统计周期。目前统计周期以月为最小单位,月加以组合就变成月度、季度、年度,当然也可以随意组合。

  (二)空间维度。涉及办案地区,全省、全市、各县,或者条件相类似的地区,特定地区等等。

  (三)犯罪主体。身份、年龄、性别、职级、户籍等。

  (四)办案活动。即诉讼程序、办案节点。以公诉为例,办案活动包括受案、审结、起诉、判决等流程,其中还有强制措施、挽回经济损失等。

  (五)案件性质。比如侵财型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等等。

  (六)延伸信息因素。主要涉及统计数据的政策信息。

  简而言之,就是说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有什么特点。

  四、数据整理

  收集了素材以后就是对数据进行整理,这就像买菜回家在烧之前要摘菜洗菜一样。手段主要有数据集中、数据合并、数据比较,就是根据自己要写的主题,将相关的数据加减乘除。

  趋势的发现,就是通过数据比较实现的。数据比较有两个方法。

  (一)是项目间数据比较。举个例子,一年中公诉审结的所有案件中,起诉、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等等这些数据是一个项目(审结情况),这里面哪个最多哪个最少,就是项目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检察机关办理的案件是起诉多,还是不起诉多。

  (二)是数据的历史比较。又分为绝对数的比较、数据比值的比较。还是举公诉的例子,今年起诉人数和去年起诉人数比较,是绝对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起诉人数是多了还是减少了;今年起诉率(起诉人数、不起诉人数之和)和去年起诉率的比较,这个就是数据比值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年来司法宽严情况如何?

  五、数据分析

  “分析”这个词很玄乎,什么是分析,说明某数据上升还是下降就是分析吗?笔者觉得,分析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前文讲的数据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是写作的原材料,但并不是分析。某个数据、比值的上升或下降,是一种客观表象,你从表象中总结出来的规律、特征,找到背后的关联、起因,这才是分析。

  如何找到其中的关键点,也是有章法可循的。

  (一)从时间上分析:就某一问题看最近三年的情况,比如2012以来犯罪人数较往年大幅上升,根本原因就是醉驾入刑后相关罪名激增。

  (二)从地区情况分析。根据地区特点,比如苏南、苏中、苏北,又或者市区、县区,联系当地实情进行数据对比,揭示数据反映的规律性。

  (三)重视数据异常情况。关注检察业务工作中的突出变化情况,加强预警分析。在一定周期内出现大于或小于“正常值”范围的,就要引起重视。比如撤回起诉案件大幅上涨,甚至超过前几年的总和,这个数据异常,就要考虑是否司法解释的变化所致。

  (四)从犯罪主体分析。一些特殊主体的犯罪,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如国家工作人员犯罪,国家工作人员中的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犯罪,青少年犯罪,女性犯罪,老年人犯罪等等,其犯罪特征往往与其主体身份相关。

  (五)从发案领域分析。如民生领域、环境领域、林业系统、国土系统、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情况等

  (六)从犯罪对象分析。如侵害农民利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等方面的犯罪。

  (七)对某个犯罪特点的再分析。如当前贪污贿赂窝案、串案的类型。

  (八)从危害及社会影响上分析。不仅要从犯罪数额、人身伤害等因素考虑其严重性,还要从对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六、撰写细节

  (一)标题要醒目

  最好取一些能体现主题特点的标题,包含了主要的信息要素,既简炼又明确。如《当前某系统职务犯罪情况》,标题要素较少。如果改成《当前电力系统职务犯罪增多》,则突出了特点,增强了标题的信息要素。

  一篇分析最好表达一个中心,不能贪大求全,枝蔓繁杂,头绪纷乱,主旨不清。如《对职务犯罪案件公诉情况的分析》,既分析受案情况、审查起诉情况、被告人的身份情况、判决情况,还有犯罪特点情况,内容虽全面,但主题不突出。

  (二)从数据中提炼观点

  原则上要从信息中产生情况,而不是填数据,要广泛收集业务数据,收集量要远大于使用量。比如《查办职务犯罪情况分析》,使用了294个数据,而过程中调取、计算了2241个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提炼。

  分析内容应包括观点(特点)、数据、现象、具体案例等要素,做到充实丰满。要用数据说明问题,实事求是地评价办案工作,提出对策建议。同时注重图表与文字的结合,更加反映问题更为直观。但也不能过多使用图表,更不要用繁复的图表,否则阅读者很费脑筋。

  (三)结构要有层次

  专题分析要注重按照上级机关、单位领导的关注点来安排结构。业务分析内容的表达,既要讲逻辑,但也不能完全拘泥于事物客观逻辑,要把重要的内容、领导关心的内容安排在突出位置。

作者:  编辑:夏禹玮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