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头条 > 正文
护卫食药安全 打击电信诈骗 护好钱袋子 依法保护群众利益是最大的民生检察
2017-01-23 14:43:00  来源:清风苑

护卫食药安全 打击电信诈骗 护好钱袋子 

依法保护群众利益是最大的民生检察 

  2016年,是江苏检察事业发展开辟新征程、收获新成效的一年。全省检察机关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孟建柱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曹建明检察长、省委李强书记等领导在江苏检察机关调研视察时的指示要求,以清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融入了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

  过去的一年,全省检察机关始终牢记职责使命,聚焦主业、突出履职,彰显了检察机关在推进平安江苏、法治江苏、廉洁江苏和绿色江苏建设中的独特职能作用。始终保持定力、勇于破局,全面发力深化司法改革,检察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密切与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检察工作透明度、司法办案公信力不断提升。

  一年风雨历程,一年全力打拼,万名检察干警同心协力,上百家基层院共谋发展,此情此景跃然纸上,亮点看点闪动荧屏。从本期起,刊登江苏检察2016精彩回眸系列报道,集中展示检察机关为依法保障和服务“两聚一高”目标,建设美丽新江苏作出的贡献。

  食药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事事关系民生。依法打击民生领域犯罪,努力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检察机关不变的工作主题。2016年,江苏省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书写了一个个精彩的民生故事。

  护卫食药安全,千名不法分子被公诉 

  2016年3月,山东破获震惊全国的非法疫苗案。同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公布涉案嫌疑人线索,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江苏省三级检察院迅速行动,展开了一场斩断问题疫苗链条的保护民生战役。

  4月,连云港检方以非法经营罪批捕犯罪嫌疑人闫瑾伦等人。经查,闫瑾伦多次从非法疫苗案主犯庞红卫处购买流感等二类疫苗,并经由其下线销售给乡镇防保所。5月,宿迁检方批捕阎瑾伦下线冯兵等人。在案件审查中,检方还发现泗洪县卫生院原院长李光跃等人多次购入问题疫苗的渎职行为, 在全国率先立案查处了疫苗事件背后的渎职犯罪嫌疑人……截至2016年底,江苏省检察机关共批捕非法经营问题疫苗的犯罪嫌疑人14人,深挖渎职犯罪12件。

  清晨,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是多少上班族和孩子的暖心早餐,但潜藏其中的“铝包子”却成为危害群众健康的阴影。

  铝被称为“智力杀手”,长期摄入过量的铝会损害骨骼和神经系统健康。基于此,国家自2014年7月1日起明令禁止在小麦粉及其制品生产中使用含铝泡打粉。但一些包子铺老板为了蒸出的包子卖相好,仍然“明知故犯”。在兴化开包子店的万某就是其中之一,尽管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已向其书面告知相关禁令,身边也不时传出同行被查的消息,但他还是一直偷偷使用。2016年,泰州市检察机关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铝包子”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打击活动,共依法督促公安机关立案查处刑事犯罪10件,提起公诉69人,万某等43人被法院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6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提起公诉1792人,同比上升58% ,有力维护了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打击电信诈骗,切实维护公民信息安全 

  2016年,扬州市检察机关成功办理一起涉案金额80余万元的销售假药案。该案主犯先从网上买了高血压患者的个人信息,然后安排“客服”联系患者,受骗者众!

  犯罪分子已因销售假药受到严惩,但该案暴露的公民信息被肆意泄露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打击电信诈骗,必须同时重拳出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源头”犯罪!

  记者从江苏省检察院案管部门获悉,2016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61件188人。其中,江阴市检察院办理的“5.19佳佳拍”专案尤为引入注目。承办检察官介绍:“佳佳拍”真名邱佳伟,是圈内颇有名气的信息“中间商”。在引导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检察官发现,邱佳伟移动硬盘中有大量精准数据,明显系为买家“私人订制”。围绕这些数据,专案组又抓获多名黑客,其中更有2名就读顶尖大学的在校学生。该9名黑客共攻击网站4000余家,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1.1亿条。日前,邱佳伟等人已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法院追究刑责,其他同案犯也先后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2016年10月24日,南京市检察院批准逮捕最高检与公安部联合督办的“9.20”柬埔寨专案61名犯罪嫌疑人。为确保境外取证规范、全面,南京市检察院派员赴柬引导侦查取证。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后,专案组成员加班加点,全面细致审查证据,仅用4天时间即完成审查逮捕工作,确保稳、准、狠、快打击犯罪。

  江苏省检察院公诉部门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江苏省检察机关共对电信诈骗案件提起公诉1028人,涉案金额2.6亿余元。

  专项整治集资诈骗,护好群众钱袋子 

  近年来,非法集资犯罪又出现新动向。不法分子以公司名义在互联网上搭建网络投资、借贷、理财平台,高息利诱吸引资金。由于披上“互联网+”的外衣,极具欺骗性,被害人难以识别,损失惨重。

  如皋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缪忠应、王永光集资诈骗案就是典型一例。乘着互联网经济的东风,二人以优易公司名义开办优易网第三方在线借贷中介平台,在网上发布虚假“借款标”,向网民冯某等45名被害人非法集资人民币2550余万元,造成1500余万元无法归还。

  2016年,省检察院联合省金融办、省公安厅、省法院开展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依法惩治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非法集资犯罪。全省三级检察院共提起公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犯罪案件549件,有力维护了群众“钱袋子的安全”。

  在严惩犯罪的同时,检察机关着力为群众挽回损失。在办理涉案金额1.8亿余元的朱卫兵、居国华等人诈骗案中,公诉、刑执部门通力协作,苏州市检察院和省检察院全力配合,终于使主犯居国华在二审庭审次日主动向检察机关提交自书材料交代赃款去向。最终成功追回1.1亿余元赃款。

  2016年,江苏三级检察院还充分利用检察门户网站、电视广播报道、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揭开非法集资犯罪的“画皮”,提醒老百姓远离非法集资,避免财产受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新的一年里,全省检察机关将继续忠诚履职,护航民生,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来源:江苏法制报 作者:管莹 宋世明)

作者:  编辑: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