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头条 > 正文
“云端会诊”破解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难题 江苏等8个省未检条线落实见效
2025-05-16 09:53:00  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抓实“三个管理”,未检条线如何用足、用好、用活业务数据态势,推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到实处?行动揭晓答案——

“云端会诊”

破解涉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难题

4月30日一早,江苏等8个省检察机关未检条线的工作人员就已做好准备,静候2025年第二次未成年人检察业务专题问题分析研判电视电话会议的召开。他们面前整齐摆放的资料里,系统梳理了2025年第一季度未检工作的数据分析情况、业务态势、突出问题以及针对性改进建议。会上,8个省检察机关针对未成年人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和综合履职办案质效等情况作了专题分析研判。

4月15日召开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委会(扩大)会议指出,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双下降”态势,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巩固成效、总结经验,坚决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势头。

在未检条线,这样的“云端会诊”已成为工作常态——2024年以来,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每个季度都对未检条线重点业务问题进行会商研判,哪个方面有问题就及时加强指导,透过面上数据情况解决办案中存在的问题,推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到实处。

新型毒品犯罪增多

检察助力直击涉毒治理痛点

近年来,青少年涉毒问题受到代表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地检察机关指出未成年人涉毒案件呈现的新态势:所涉毒品主要为依托咪酯等新型毒品,常见手段是吸食含有该成分的电子烟。

“在2024年已办理的容留未成年人吸毒犯罪案件中,吸食依托咪酯的情况在该类犯罪案件总量中占比较高。”湖南省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负责人说。鉴于此,该院积极协同省委政法委、省戒毒管理局联合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成果为后续防范与治理未成年人涉毒问题提供了有力依据。

早在2023年10月,依托咪酯就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陈玮在工作中发现,依托咪酯被列入管制药品后,市面上很快出现了一些替代物。“要加强对麻精药品和新型毒品的管制,推进对新型毒品的监测和研究,出台相关指引,加大侦查和打击力度,切断新型毒品供应链。”她还建议检察机关联动家庭、学校、社会等构建多元化的禁毒宣传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戒毒帮扶救助,做好青少年戒毒康复“后半篇文章”。

最高检2024年6月发布的惩治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犯罪典型案例中有一例向未成年人贩卖致幻电子烟的案件。2023年10月,刘某永多次向未成年人杨某茵等贩卖含依托咪酯的电子烟弹并容留其吸食。

在办理该案中,检察机关多次与公安、教育、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会商,形成工作合力,同时督促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涉毒问题进行专项排查,将发现的情况形成台账并跟踪回访。检察机关还深入推进法治进校园工作,开展校园禁毒教育专题讲座,加强青少年识毒防毒教育,构建毒品犯罪预防教育全覆盖体系。

“各地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严格办案和规范履职,条件成熟的,可因地制宜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开展公益诉讼、发布情况通报等方式,依法推动相关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共同解决案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副厅长陈晓说。

从社会调查入手

推动附条件不起诉案件高质效办理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作为司法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规定,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关注。在近两年的司法实践中,全国检察机关持续加大帮教力度,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帮教实效。例如,量身定制的帮教方案、精心挑选优质的观护基地、大力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等。尽管如此,仍有个别涉罪未成年人未能通过考验期。

“2024年,从我省撤销附条件不起诉的原因来看,在考验期内实施新的犯罪、发现漏罪和严重违反考察规定的情况都有。在新犯罪所涉罪名中,盗窃罪、聚众斗殴罪、涉毒品犯罪的占比较高。”会上,江苏省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负责人如是分析。

江苏所面临的状况与不少地区检察机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类似,这折射出当前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仍存在亟待破解的深层次问题。经过深入分析研判,一个事关帮教成效的关键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社会调查。

与会人员指出,不少附条件不起诉后起诉的案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调查不够深入、全面的情况。比如,有的案件关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的材料缺乏个性化分析,对未成年人重复犯罪可能性分析、人际关系及社会交际等方面调查存在一定疏漏,导致对涉罪未成年人社会危险性、再犯可能性评估不足。

“要扎实做好社会调查工作,准确把握附条件不起诉的适当性及所附条件的针对性,为后续有序开展矫治帮教工作奠定基础。”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副厅长李峰强调,要做好检察环节社会调查工作,同时要深入推进考察帮教工作,对缺乏家庭监护条件或家庭监护不力的涉罪未成年人,准确适用社会观护、专门教育等措施,确保涉罪未成年人重塑正确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最大程度降低再次犯罪风险。

同题共答

精准“开方”直击“症结”

记者了解到,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于2023年底着手部署办案质效分析研判工作;2024年以来正式在每季度召开未检条线分析研判会商会,邀请部分省级检察院参与,全国四级检察机关未检条线紧密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业务数据分析研判功能“同题共答”。

“这个机制旨在及时发现办案中的问题,凝聚智慧、精准施策,落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工作要求。过去一年,未检条线围绕综合履职、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等重点议题,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判会,基本覆盖了所有省级检察院。”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厅长缐杰介绍。

据了解,多地检察院每季度也自行组织会议,解决本地办案中的实际问题——

河北省检察院通过业务数据分析发现未成年人盗窃犯罪高发,针对性制定了四项预防措施,促推此类案件的刑事立案数和人数环比分别下降31.9%和32.5%。

安徽省宣城市检察机关针对本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未成年子女独自居住易引发犯罪或遭受侵害的情况,积极推动地方政府解决在读学生的住宿需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检察院针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占比较高的情况,通过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搭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联合多部门填补制度盲点等举措,使当地此类犯罪显著下降,获全国人大代表高度评价。

…………

“通过对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进行分析研判,能进一步激发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数据效能,增强对下指导的科学性与操作性,确保全国‘一盘棋’,同时又充分考虑各地的特殊性,使开出的‘药方’更加对症本地实际。”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石献智表示。

“各地未成年人犯罪和遭受侵害的情况不尽相同,只有精准‘把脉’,才能找准措施。希望各地检察机关都能用足、用好、用活业务数据,实时关注数据变化,不断优化保护措施,确保每一个孩子都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成长。”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许湾乡李灵希望小学校长李灵表示。

“今年,未检条线要结合办案质效分析与未检案件质量抽查、评查工作,切实规范未检业务管理,持续推动解决数据态势所反映的类案问题,并不断强化未检案件管理。各地未检部门要善于择取凸显业务态势、问题与规律的数据项,不断增强分析能力和水平,把重点聚焦到法律监督职能上、落脚到检察履职办案上,以高质效未检履职促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缐杰强调。

作者:  编辑:刘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