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特稿]江苏检察官为您揭秘“黑卡”:电信诈骗必备“神器”?
2017-05-21 06:17:00  来源:清风苑

  诈骗短信、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推销电话……移动通讯时代,谁没有受到过以上骚扰?尽管网上的防范攻略层出不穷,但偶一疏忽大意,就有可能落入陷阱,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而这些危害基本上都绕不开“黑卡”。

  “黑卡”,即未进行实名登记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为了隐匿身份、逃避打击,不法分子往往在犯罪预备阶段大量购买“黑卡”,作案期间频繁更换,诈骗得逞后随即抛弃,导致案件线索中断、无法落地溯源,对于打击电信诈骗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从201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手机实名认证,到2016年底的“史上最严实名制”,针对“黑卡”专项行动开展得热火朝天,但“黑卡”依旧屡禁不止。原因何在,本刊试图揭秘一二。

  手机“黑卡”从何而来?

  一边是国家有关部门的明令禁止,一边是白白流失的上门生意。遍布城市乡村的通信营业厅代理商,是“黑卡”最常见的制售者。

  随着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自2013年9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开始重拳整治犯罪分子的常规装备——“黑卡”。无论是打击伪基站,还是新用户入网实名制度,都使得“黑卡”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但记者采访了解到,“黑卡”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通过手机木马盗号、非法获取的身份证开卡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一些犯罪分子还不断研究、升级各类破解软件。如何绕开“实名制”,各类“黑卡”各显神通。

  谁在提供技术源头?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规范电信服务的要求,个人到营业厅申请手机卡、办理新用户入网业务时,都需要提供身份证进行实名制认证。工作人员登录电信运营商系统,将身份证放在二代身份证识别仪上,查询此证有效后,才能按照程序开始办理。

  但是,有人为了办理“黑卡”,避开实名认证过程,竟然开发出一套专门破解电信运营商开卡系统的软件。

  2017年2月27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批捕犯罪嫌疑人朱国璋、易风来、易云来,并由此揭开了一个倒卖“黑卡”的产业链。

  易风来、易云来是兄弟。弟弟易云来虽然只有初中文凭,却对电子技术非常着迷。随着他在网络论坛中不断答疑解惑,“网络大咖”形象初立,竟有人主动向其询问能否制作破解实名制手机号码的软件出来。

  易云来凭着反复摸索的劲头,操着并不熟练的编程语言,竟然无师自通,硬是开发出来一款破解软件:使用此软件登录运营商开卡系统后,只要输入从网上非法搜集来的其他人的身份信息,就能顺利开通新的联通卡号,完全不用进行二代身份证识别。

  与易云来的破解软件相比,徐州市泉山区检察院破获的一起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案件中,软件“高手”王峰峰等人研制出的“虚拟阅读器”更是神乎其技:使用这个软件之后,随意填写编造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再点击读取二代身份证系统,就可以通过实名验证。

  “这个软件能绕开二代身份证读取设备,自动生成二代身份证虚拟信息,上传至公司业务系统中,业务系统无法对其产生的信息进行真伪识别,生成的虚拟信息均能正常读取。这些身份信息都是假的,也就是说,用户不用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就能办理移动手机卡业务和宽带业务等。”移动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证实道。

  破解软件为“黑卡”的诞生提供了技术上的源头,也成为整个“黑卡”产业链中最神秘的一环。

  谁在制售“黑卡”?

  王峰峰的“虚拟阅读器”刚出炉,很快就有买家主动找上门来。

  买家名叫李昭新,是一家移动营业厅的代理商。近年来,随着手机业务的饱和,网点业务竞争越来越大,特别是手机实行“实名制”以后,办卡的业务量越来越小。尽管隔三差五常有人过来询问,有没有不需要登记身份信息的手机“黑卡”出售,但在手机号码实名制的“紧箍咒”下,李昭新也只能无奈地摆摆手:“这个真没有,您去别处看看吧。”不过,问的人多了,李昭新心里越发舍不下售卖“黑卡”这块肥肉。

  一边是国家有关部门的明令禁止,一边是白白流失的上门生意。李昭新权衡之下,决定铤而走险。他先联系了一位“黑卡”软件制作者,以35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款名叫“读卡神器”的破解软件,开始办理并出售“黑卡”。但不久,这一软件因移动公司系统的升级而被屏蔽了。李昭新便在网上联系了王峰峰,购买了“虚拟阅读器”,并支付了500元的费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李昭新这样遍布大街小巷的通信营业厅代理商,通常就是这类“高科技”破解软件最大的购买群体,同时也是“黑卡”最常见的制售者。他们与电信运营商签订合同,开设营业厅,代理手机办卡业务。按照合同规定,运营商年底会对各网点营业厅进行业务量考核,如果能够超额完成全年销售任务,就可以享受一定补贴和奖金;如果完不成,就有被关闭的风险。因此,为了维持门店的正常运营,扩展手机业务量成为代理商的第一要务。

  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承办检察官张晓丹告诉记者,这些代理商并不是等到客户上门之后,才按照需求逐一办理手机“黑卡”的,而是在拿到破解软件后,第一时间就批量开卡、养卡。一旦客户有需求,便可将提前办好的手机“黑卡”售卖给他们,这样既可避免因运营商网站升级导致的软件被屏蔽,也可以避免被当场查获。

  易云来的软件购买者朱国璋同样也是一名通信营业厅代理商。此人原来是联通公司的员工,三年前辞职后在金坛的闹市口经营一家小规模的联通营业厅,售卖联通手机卡及其他通讯产品。

  朱国璋和易风来联系上后,花了1500元购买了一套由易云来开发的破解江苏联通实名制的软件。他一边开着“黑卡”,一边把“黑卡”高价卖给有需要的客户。两三个月下来,开通了上千张“黑卡”并卖出去了近500张。

  由于朱国璋的新卡都要从常州市金坛区联通公司的渠道经理王丽霞那里订购。订购的新卡数量不断攀升,很快引起了王丽霞的兴趣。

  王丽霞作为渠道经理,负责开拓乡镇市场业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销售新手机号码。近年来,在别家通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下,销售新卡“压力山大”。

  王丽霞看朱国璋最近的销售新卡业绩增长很快,于是向其询问良策。朱国璋道以实情。王丽霞对破解实名制的软件早有耳闻,如今得知朱国璋正是利用该软件开卡,就想着通过朱国璋来帮自己和同事完成销售业绩,哪怕支付点费用,相对于完成业绩后的奖金也还是值得的。

  算过这笔小账后,王丽霞让手下完不成任务的员工将手机号码发给朱国璋,朱国璋通过破解软件将手机号码成功激活后再收取3元、5元不等的激活费。如此,总共激活2000多张“黑卡”,赚到了11000元。激活后的手机卡大部分又通过朱国璋流入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市场。

  谁在使用“黑卡”?

  据公安部2015年有关数据显示,在全国涉嫌违法犯罪的手机号码中,未登记或虚假登记的“黑卡”占80%以上。2015年初,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参与破获的58起犯罪案件中,有51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使用了不实名的手机卡、上网卡,少则十几张,多则上百张;其中电信诈骗犯罪案件23起,最大一起诈骗金额高达3800万元,其他犯罪案件依次为绑架、敲诈勒索、网络贩枪、贩毒、网络盗窃等。

  由此可见,“黑卡”的泛滥为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技术支撑”,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电信类诈骗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

  “通过破解软件办理的黑卡,使用的身份信息都是假的,为警方锁定相关犯罪嫌疑人带来难度。”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承办检察官张晓丹说。

  讯问中,朱国璋交代,他曾经给自己定了个原则,就是手上开通的“黑卡”不卖给陌生人,说是“不能被坏人拿去做坏事”。他把“黑卡”卖给朋友、同行等熟人,对方跟他说的购买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公司客服回访用的,有外国海员出海用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17年元旦刚过,常州金坛一家公司的会计李国胜接到一个电话:“是会计老李啊?我是吴总啊,现在外地出差,你给我打一万块钱过来,卡号是……”

  李国胜一看是本地号码,二听是本地口音,而且公司确实刚调来一个吴总,在外出差要打钱也属正常,于是连忙向对方的账号打去一万元。但回头跟领导一汇报,才发现上当了,立即到派出所报案。

  派出所经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犯罪,钱并没有到什么吴总手里,而是早就汇到外省去了。通过倒查,发现对方利用的是“黑卡”。再追查下去,朱国璋等人倒卖“黑卡”的产业链被揭开。

  2017年2月27日,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批捕犯罪嫌疑人朱国璋、易风来、易云来,另对王丽霞取保候审。经侦查,共有2000多张“黑卡”流通出去,仅常州范围内就接报八起遭到这些 “黑卡”诈骗的报案,损失金额达数万元。

  “黑卡背后其实是身份证信息的倒卖,而黑卡的泛滥则带来骚扰电话和电信诈骗屡禁不绝。”常州市金坛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赵国华说。

  与朱国璋不同,李昭新不仅售卖“黑卡”,还在业内推广“黑卡”破解软件,向其他有需求的移动营业厅代理商出售。据承办检察官张晓丹介绍,李昭新在购买了“读卡神器”与“虚拟阅读器”两款软件后,找人破解了软件密码,伙同另一名代理商刘萧向49家营业厅共出售   54次,获利达5万余元。这些代理商使用这些软件后,又纷纷批量开通“黑卡”, 短短5个月时间内达4570张,其中光李昭新的营业厅现场查获的手机“黑卡”就有62张。

  2015年11月,李昭新、刘萧相继被抓获归案。2016年9月,李昭新、刘萧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提起公诉。2017年3月,二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5年6个月。

  “黑卡”及其背后的违法犯罪已经成为“全民公敌”。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上都全面加大了“黑卡”惩处整治力度。2016年9月23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工信部、央行、银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通告》要求,针对同一用户在同一家基础电信企业或同一移动转售企业(使用该电信企业基础网络的虚拟运营商)办理有效使用的电话卡达5张的,该企业不得为其开办新的电话卡。

  2017年2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规范电信服务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实施,非实名制手机号采取双向停机措施,既不能拨打也不能接听电话,不能接发短信也不能上网。

  目前,三大运营商已陆续在营业厅、渠道安装高拍仪,对实名认证启动人脸识别。  (文中涉案人物系化名)(记者﹥邓凌原 通讯员 赵国华 冯玉 刘金强)

  “黑卡”重灾区:虚拟运营商

  “凡170开头的陌生电话一概挂断!” 这是流传于网络的防范电信诈骗的要诀之一。为什么大多数人视170号段电话如洪水猛兽?这要从三大运营商以外的虚拟运营商说起。

  创新的产物

  所谓虚拟运营商,是指近年来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民营企业,他们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基础运营商那里承包了一部分通讯网络的使用权,然后通过自己的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通信服务。

  为促进提速降费,推动电信行业的创新,工业与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于2013年启动了虚拟运营商试点,并在2013年底和2014年初先后两批向天音通信、京东、国美等19家民营企业颁发了虚拟运营商牌照。截至目前,工信部共发放42家民营企业虚拟运营商牌照。他们依托于三大运营商的基础网络,以“170”号段为专属号段(其中“1700” 表示该虚拟运营商使用的是中国电信基础网络,“1705”为移动基础网络,“1709”为联通基础网络)。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张峰透露,截至2016年年底,该业务累计发展用户超过4300万户,占移动用户总数超过3%。

  “虚拟运营商并不具有网络,通过网络的租赁和使用为客户提供服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新业务的开发、运营、推广、销售,这样就可为用户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这是虚拟运营商进入通信市场的初衷。

  “黑卡”重灾区

  但市场的发展很快出现了偏差。

  试点两年多来,虚拟运营商170号段并没有因其专业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受到社会关注,反而广受诟病。原因在于:170号段常被不法分子滥用,从事垃圾短信传播及电信诈骗。

  2016年5月,工信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截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已组织电信企业关停了14万个涉嫌电信诈骗的电话号码,其中来自三大运营商的号码有85189个,占其总用户的比例为0.0085%;来自虚拟运营商的号码有60202个,占其总用户比例为0.3%。

  相比较而言,虚拟运营商号码被关停的比例是三大基础运营商的35倍多,堪称通讯信息诈骗“重灾区”。

  在2016中国虚拟运营发展论坛上,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也表示,“虚商”试点两年,的确存在实名制落实不到位,违规率很高的问题。

  为什么虚拟运营商号码会沦为电信诈骗“重灾区”?根据工信部下属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透露,原因在于,为了追求业务量,虚拟运营商手机卡非实名登记、违规办理的情况普遍存在,从而导致“黑卡”泛滥。

  2015年,工信部对多家虚拟运营商进行实名制登记暗访调查,发现手机卡非实名登记、违规办理的情况普遍存在。以浙江某家虚拟运营商为例,工信部在浙江抽查了该公司实体店和网厅各两家。其中,实体店违规率为50%,而抽查的两家线上网店违规率达到100%,网店对于客户提供的身份信息都没有进行联网核查。

  2016年11-12月,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再次对虚拟运营商新入网电话用户实名登记进行抽查暗访,被暗访的186个营销网点中,违规网点达22个,涉及14家虚拟运营商。

  实名制的考验

  “非实名制、黑卡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虚拟运营商发展初期增加用户数的一个手段。”易观国际分析师朱大林认为。

  目前,监管部门也已开始重视虚拟运营商的170号卡实名登记落地问题。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随着虚拟运营商正式拿到移动转售业务牌照,工信部也将会把虚拟运营商纳入到扣分惩罚体系中。

  对于存在的非实名制、黑卡等问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纪检组长苗建华表示:“现在正在抓紧治理当中,对于服务领域的一些不规范问题要逐步加以解决。目前虚拟运营商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已经开始逐步加以解决。”

  一些虚拟运营商也表示,打实名制的擦边球即便能在短期内发展一些用户,但损害的是整个虚拟运营商行业的用户感知。想要真正把虚拟运营商业务做好,做出影响,就坚决不能做诈骗卡、非法卡,要坚决落实实名制政策。

  (根据《中国经营报》《人民邮电报》相关报道综合整理)(文﹥本刊记者 邓凌原)(本组责编 华东)

作者:  编辑:吕霞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