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灌南检察“智慧”建设注入新动能
2017-12-28 09:15:00  来源:江苏法制报

  “大数据不会撒谎,它能触发动力和压力,推动我们一步步扎实走向规范。”在全省第二次网信工作会议上,灌南县检察院作为全省十余家试点基层院代表发言,检察长张立对“案管大数据应用平台”的试点成果如数家珍,“智慧检察时代来了,要想抓住机遇就必须迎接挑战。”

  自3月作为“案管大数据应用平台”试点院以来,灌南县检察院将其列为全年15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试点分工细则,在全省率先建立日报制度,推动各项试点要求落地生根,这也是今年全院“智慧建设”的一个缩影。

  “信息化”为智慧检察固基

  12月中旬,灌南县检察院政法文书统一公开共享平台正式上线,将公安机关《起诉意见书》、检察机关《起诉书》、法院《判决书》联合公开至检察集群网站,通过文书公开、文书比对、精确检索、查询绑定、信息推送等功能的多效合一,实现精准的“线上”法律监督和精准的文书信息“快递”。

  平台通过对公、检、法案件结论性文书的“线上”比对,帮助检察机关在案件案由、量刑建议与采纳、审定数额和判决认定数额等细节认定方面及时发现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监督,打击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规办案行为,有效节约监督成本,提高法律监督水平,正如该院案件管理部门负责人评价,“它帮我们练就了‘火眼金睛’。”同时,平台为群众信息查询打开了一扇便捷大门。一键检索能够找到同一案件的所有已录入文书,通过精确查询、申请账号查询绑定、短信推送等途径实现查询信息的“靶向投递”。有律师笑言,“一次申请就能看到案件的‘前世今生’。”

  今年初,灌南县检察院整合资源,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成立信息支援中心,用信息技术服务案件查办工作,根据技术分类下设多个技术保障小组,为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申诉案件办理、刑罚执行监督等环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协助。

  “专业化”为智慧检察提质

  “每个审查逮捕案件比之前提前0.5天,审结率上升100%。盗窃、抢夺、交通肇事等轻罪一审公诉案件的办理周期,由十几日缩短至平均每3天审结1件……”这组惊人的数据来自灌南县检察院三季度的某次专题调研,效率显著提升得益于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项机制创新。

  今年初,灌南县检察院推动开展“繁简分流、专业化办案”改革,整合侦监、公诉、刑事执行检察三个部门,成立未检、轻罪、经济、重罪四个刑事案件办案组,对简单案件实行要素式审查,集中移送、开庭,简化办理程序;对复杂疑难案件精细化办理,按照办案人员的业务能力、特长,合理安排人案配比,实行专组专案,案件办理专业化得到显著提升。

  12月上旬,经济组检察官小李承办的一起合同诈骗案件开庭,听审席上,几位听众看上去有些与众不同,审视的目光聚焦公诉人,眉头时而紧蹙时而舒展,偶尔提笔速写,偶尔低声交流。他们是灌南县检察院的庭审考评团。

  “庭审考评机制”是该院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工作中一项创新尝试,由侦监、公诉、刑执、控申等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庭审考评小组”,现场听庭并从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公诉人自身素质4个方面对出庭公诉人综合打分,并在《考评表》写下建议。

  “人性化”为智慧检察点睛

  “信息技术和办案机制提升了队伍‘智商’,‘情商’同样不能忽视,这也应当是新时期‘智慧检察’的新内涵。”张立认为,一支规范专业的司法队伍应当是有温度的。

  今年,该院查办危害食药品安全类犯罪10件19人,“这类案件的行为人往往是底层的社会劳动者,自家的食品小作坊是全家的经济来源,他们对食品安全犯罪一知半解,判决后的一纸‘行业禁止令’维护了地方群众的健康权益,却也让这些小家庭陷入困难。”这一顾虑让张立陷入思考,也受到了启发。

  在“食药品安全检察行”新闻发布会后,该院开展了一次广泛的“守法承诺”活动。检察官整理食品安全类犯罪普法须知,走访辖区内食品小作坊,为从业者讲解可能构成食品类犯罪的客观行为和主观认知条件,并邀请他们做出守法承诺,实现源头预防的同时让群众感受到了司法温度。

  在灌南县检察院为民服务大厅,很多来访群众都知道“601服务模式”,即“6秒钟上前制”“0距离接触制”“首问责任制”,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在群众推门起6秒内起身、问询,办理业务时使用良好坐姿,微笑并双手递送,首次接待或受理的工作人员应承担解答、办事、转交及引导责任。“‘601’是一种形式化的服务态度,我们的目的是借以提醒窗口接待干警树立热情真诚的服务理念,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该院案件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通讯员 李澄澄 记者 张 旭)

作者:  编辑:拾冠之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