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40周年检察影像]路海通:重回那曲,追寻三十年前的检察记忆
2018-10-11 09:23:00  来源:江苏检察网

  从西藏那曲回来已经一周了,但心情总是不能平静。三十多年前的那曲映像和今天的那曲风貌在脑海中不停地辉映、互换。也许是只有用文字作以记录才能心安,于是拿起搁置多年的笔。 

  三十年后,重回世界屋脊

  1984年,最高检察院从全国十二个省、市抽调三十名检察干部,组成第一批援藏队伍到西藏检察机关帮助工作。我作为江苏的三名干部之一,与苏州的汪济昌同志一道分配到当时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那曲分院。在那曲工作三年,完成援助任务后,返原单位徐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

  那曲的三年既是非常艰苦的三年,也是弥足珍贵的三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刻骨铭心。时光荏苒,我在经历了徐州市检察院部门负责人、基层检察院负责人的岗位后,直至在鼓楼区人大领导岗位上退休。

  退休后的前两年,因年迈的父母已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身边已离不开子女的照顾和陪护。待老人相继离开人世,家务劳动没有太多繁忙时,生活却感觉空落落的,突然就有了一种再度去那曲看看的冲动。今年自感状态不错,遂约了几个对西藏也很神往的朋友,下了进藏的决心。

  8月13日凌晨,从徐州火车站乘坐上海至拉萨的Z165次列车,踏上了进藏的旅途。八十年代西藏尚未修建铁路,我们那时进藏是先乘坐火车到成都,然后从成都乘飞机到拉萨。如今青藏铁路建成后,北京、上海等地都有直达拉萨的火车,方便多了;且由低海拔到高海拔逐渐适应,高原反应也小多了。

  经西宁一路西行至格尔木向南,进入昆仑山脉。8月14日15时许,火车经停那曲火车站,抓住短暂的停车时间,用手机拍下标有海拔高度的那曲站牌,并留了影。19时40分抵达拉萨火车站。随后的几日跟随旅行团的行程,游览了林芝的鲁朗林海、南伊沟和雅鲁藏布大峡谷;重游了拉萨的大昭寺、八廓街和布达拉宫;并观览了圣湖羊卓雍措和纳木措。

  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8月22日,乘坐8时20分拉萨至那曲的直达列车,踏上了那三十多年一直萦绕心头的“回乡”路。

  12时10分火车抵达那曲车站。乘坐一路公交车进入市区,沿途的建筑、房舍展现了那曲的城市规模。

  进藏前,从网上查阅了那曲的地图,对那曲城市道路有了一些概略的了解,经询问当地乘客和模糊的记忆,我们选择一个站点下了公交车。

  因火车的返程时间为16时50分,为了节省在那曲的时间,我们在火车上已用盒饭填饱了肚子。下公交车后沿青藏公路即109国道向北寻访老那曲地委和行署机关所在地。

  未走多远遥遥看到路东一个机关大门,牌匾显示为“那曲市公安局”。因2017年5月那曲地区撤地建市,机构名称相应改变。

  直到这时,我记忆中的称谓才随之变化。当时的公、检、法相邻而立,机关有房无院,且到地委大院及农贸市场又较其他道路近了不少,藏族群众及他们放牧的牦牛和羊群从院中经过,也是屡见不鲜。

  再向前经过一条约十多米宽的小河,便到了那曲市委门前的路上,路东的原露天农贸市场已被标为“那曲综合市场”的诸多建筑所取代,原有的空地已开辟为街头公园,且耸立着一座牦牛群雕塑像。

  先顺河西行观览市委大院,机关大门应是原址重建,只是比原先的宽大,气派了不少,四套班子的牌匾依次而悬。

  因门前道路的拓宽,原先水流湍急的河道窄了不少,以大门为背景拍照留念。离开市委大门,沿门前大道东行,这是那曲原先唯一的主要街道,现在叫“浙江路”。

  那时,这条道路上集中了那曲的机关、医院、学校和商店。我光顾最多的就是邮电局,那时通讯尚不发达,与家人的沟通,一般情况多是鸿雁传书,但信件的往返时间都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有紧急事情,多到邮电局发明码电报。闲来无事时,也偶尔在邮局购买一些新发行的邮票赏玩。

  现在的道路两旁布满了与内地无二的各类商场、酒店,商品也是应有尽有。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这儿的生活状态已不是三十多年前可比的了。

  到了第一个红绿灯路口,我没有再向东行,而是右转向南,找寻那曲影剧院。

  我在藏工作期间的198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大庆之年。当时党中央、国务院派中央代表团赴藏参加庆典活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率慰问团一个分团赴那曲参加活动,文艺演出就在这条路上为庆典而建的影剧院进行。为了确保活动有序进行,我们法检两院的干部也参加了保卫值勤工作。

  记忆中影剧院空旷的门前现已被多幢多层建筑所遮挡,仅有一条不宽的道路通往剧院大门,过了影剧院沿路转向西行,这条路应该就是当时那曲分院大门前的那条土路了,如今两侧也是满满当当的商家和店铺。

  我回来了,那曲市检察院又行二百米左右,只见路右侧不远处耸立着一高大的门楣,其斜对面则有一条南向道路。想必南向道路应是通向赛马场的道路,以往每年夏季都要在此举办隆重的赛马活动,机关通常也放假数日,共同欢度藏族群众的盛大节日。

  高悬的国徽告诉我,这就应该是那曲市检察院了。近前只见大门的两侧分别悬挂着藏、汉两种文字的“那曲市人民检察院”牌匾。先是拍下大门的影像,通过大门可见一座六层办公大楼,左侧为略显陈旧的四层办公用房。正与门卫交流期间,院内走来一位身着检察制服的中年藏族干部,待出示了本人的相关证件,讲明来意后,来者相当热情,自我介绍是那曲市院的办公室主任,名叫杰多。因机关正是午休时间,未让杰多主任打扰领导,由他带领我们参观了院容院貌。

  我当年在此工作时,大门处只是两个稍高于两侧干打垒土墙的门垛,并无任何阻拦内外的设施。大门左侧为三排不同朝向的土房,围成一个院落,分住着几个本院的汉族干部。有的单身,也有的带有家眷。再向西北方向数十米,又是一排干打垒土房,分住着几家藏族干部。

  我们所住的房子是那种墙为干打垒而成,房顶为白铁皮覆盖,因铁皮没有任何的保温性能,且与墙的连接并不紧密,所以冬天室内异常寒冷。机关的办公用房则是在距大门的一百米左右的北面,一排十余间的砖墙铁皮顶的平房,从外观上要比住房好一些。当时全院藏汉两族干部共三十多人,因业务开展没有现在宽泛、细化,仅设办公室和业务一、二、三科。办公室的后面有一排砖墙平房,也是十多间的样子,分住着机关的七八家藏汉干部。

  机关的东侧为中级法院的办公及住宅区域,西侧则是地区公安处的用房。分院办公室门前七八米处有一口砌有两层台阶的水井,机关和干部的生活用水均取于此。由于该井水量充沛,清澈甘甜,公安、法院干警,甚至少数外面的群众也到此取水饮用。

  再看眼前的检察院机关院落,已找不到当时的一点痕迹了,听杰多主任介绍,门左侧的四层楼为那曲检察院原来的办公用房,前年新建了办公大楼后,该房已改为技术用房和部分干警的宿舍了。

  主办公楼为六层建筑,四千余平方米,配有电梯。办公室也是隔断办公方式,每张办公桌上均配备电脑,因怕影响干警休息,没有过细参观,即转向办公楼后方的宿舍区参观。

  宿舍区一排为两层建筑,有小院落,七、八个单元。一排为三层楼房,大概可住二、三十户。而后面正在施工的工地,据介绍也是干警宿舍。

  现在的那曲院干警为六十多人,有本地招录的干部,也有从外地招聘的高学历人才。办公楼、宿舍现均已配备地热供暖设备,用牛粪取暖做饭的情况已一去不返了。杰多主任介绍,市检察院计划还要购置制氧设备,将氧气分送办公室及干警宿舍。

  想想我们当时的用电是地区行署柴油机发电,照明到晚十二时即拉闸停电。现在则是二十四小时供电不间断,工作生活都方便多了。三十年的变化如此之大,可喜可贺。

  因陪同参观的杰多主任是三年前从县纪委上调到分院工作的。问及我以前的工作同事,他有的听说过,有的不知道。因时间紧张,且事前未打招呼,未能见到以前的同事和老友,心中有些许的落寞。在机关大门与杰多主任合影后,便赴那曲火车站返拉萨。

  这次那曲行,仅在那曲待了不到五个小时,除了主要道路、机关院落有些模糊的记忆外,满眼已是一个新那曲了。自1987年离开后三十多年的思念和牵挂到今天总算有了一个交待。

  别了,那曲!别了,西藏!

  (作者:路海通 曾任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检察院检察长)

作者:  编辑:拾冠之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