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一场校园防诈宣传引发的公益诉讼
2021-10-26 09:22: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年初,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举办的“预防诈骗犯罪—检察官法治进校园”活动现场,一位小学生的话引起了检察官张红的注意,“我爸爸最近老是收到推销课外辅导班的电话,有时候一个星期收到好几通电话。”

  随后,其他小学生也随声附和,纷纷表示父母也收到过类似电话。在这些小学生的描述中,这些打电话的人准确知道自己姓氏、年级、需要补习的科目。但让大家想不通的是,打电话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实名信息呢?

  活动结束后,张红就这些情况与当地公安网安部门沟通。公安人员向检察官张红提供了一条与此相关的案件信息。

  原来,徐州网安部门在辖区进行网上巡查时,发现有人在网上大量购买或者交换全国各地小学生及其家长的个人信息。

  经过技术比对,犯罪嫌疑人祝某某等人进入警方视线。据查,祝某某等人注册成立网络科技公司,招揽大量员工,在网上购买公民个人数据,并与多家知名教育机构签订合同,为其推广介绍生源,每成功一人,教育机构按照50元左右的价格结算。

  犯罪嫌疑人因彼此推广的网络教育机构不同,所以还将用过的数据重新向其他人进行出售,从而使非法获利最大化。

  张红表示,她和承办该刑事案件的检察官联系后,发现该案虽然已经进入了刑事程序,但是该案引起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

  张红说,此案中,犯罪嫌疑人大都是外地人,而被害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人数众多,办案部门既无法全部通知,更无法一一取证。即使将嫌疑人绳之于法后,大多数被害人还不知道自己的权益曾被侵害过。“这个案件警示社会的效果,仅通过刑事诉讼体现不出来,还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张红认为,该案确实不能这样简单了结。目前公民个人的信息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和利益。围绕公民个人信息的非法获取、出售、利用等行为,在互联网上已形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由此易滋生出网络诈骗、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绑架甚至故意杀人等违法犯罪。

  此外,本案中被害人都是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犯罪嫌疑人利用家长的教育焦虑,“狂轰乱炸”向家长推销课程,加重了教育内卷,与目前国家“双减”政策背道而驰,相关部门应该严格予以打击。因此,只以刑事手段来制裁这些犯罪嫌疑人,显然不能在更高程度上达到警示社会的效果。

  为此,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针对该案成立了公益诉讼办案组,并根据案件中暴露的信息监管和教育机构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书》,建议各部门对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加强监管,并健全信息公开的信息审查机制。

  “检察官,我已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我认为网上这些信息非常多,我买来进行电话推销,没有什么问题,这都是我们行业操作的惯例了。我没想到会违法,以后一定吸取教训!”犯罪嫌疑人祝某某向检察官表示悔过。

  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陈士莉指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而传统的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达到综合治理的社会效果。“我们检察机关更要从中认识到公益诉讼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重大意义,通过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和宣传,对全社会起到教育引导、警示促进的作用。”

作者:王敏 李宁 李超  编辑:杨月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