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酒店抢劫杀人案时发现,辖区酒店安全管理存在监管漏洞,且涉及社会治安、强制报告、公益诉讼等多维综治问题。
经过研判,该院迅速启动跨部门一体办案机制,对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未成年人检察等多个部门进行统一调度,组织开展“清风2023”专项监督行动。
与公安机关会签的《关于共同守护旅宿安宁加强旅馆业安全综合治理的意见》长效机制就是行动成果之一。
追溯“跨部门一体办案”机制的建立,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舒广权表示,初衷主要是为了破解上下两级检察院“多头对接”难题,同时打破部门壁垒,高质效办理重大案件及疑难复杂案件。
据介绍,内设机构改革后,像滨湖区检察院这样中等体量的基层检察院受机构数量限制,业务部门与上级院无法一一对应。为更好顺应组织机构、内部管理、检察资源整合等一系列变革,提高办案质效,2021年7月,滨湖区检察院建立跨部门一体办案工作机制。
一方面,成立九个“专业化办案组”,实现与市检察院各个业务部门“上下贯通”。每个办案小组由部门正职或副职任组长,直接负责与上级院对应部门或条线沟通工作,并直接向本院分管领导汇报工作,从而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根据区域案件分布特点,该院还组建了“疑难复杂典型案件、电信网络诈骗、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检察、守护美丽湖湾、一老一小、知识产权保护”等七个“跨部门办案团队”,每个团队均由一名院领导作为召集人,团队成员由六七名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司法行政人员组成。
郭晓杰是该院第一检察部主任,也是“专业化办案组”负责人之一。他表示:“现在基本都由办案组直接向上级院对口部门汇报案件,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院领导彭德文所在的“守护美丽湖湾”跨部门办案团队,打破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部门限制,集中统一办理涉太湖湾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各类案件,积极开展生态资源保护、城市市容环境、水源地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专项行动。
“办案组里,领导必须带头并指挥协调团队成员办案,既起到示范作用,又提高了指导的精准性,让太湖生态资源与环境检察保护更加有力,这样的办案机制对于团队和干警办案能力双提升也非常有效。”彭德文说。
▲检察长舒广权(左)带领风景名胜区保护团队查看历史建筑现场
创新优化组织机构,细分职能,理顺责任,也为检察职能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例如,在办理叶某某等人使用禁用捕捞工具非法捕捞白虾案时,考虑到涉案人员多、持续时间长、渔业资源损失较大等特点,该院“守护美丽湖湾”办案团队率领公益诉讼、刑事检察部门干警提前介入了解案情,引导公安机关补充固定证据,并积极联系渔业专家咨询,调整取证方向,案件受理后第一时间全面评估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最终,该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叶某某等人自愿支付渔业资源损失费27万余元,用于修复被破坏的自然资源环境。
在落实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过程中,该院率先在全市出台“四大检察”互涉案件线索管理办法,通过“线索互移”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刑事部门针对发现的市场监管局怠于管理的线索,及时移送公益诉讼部门,启动公益立案调查,督促相关单位履行特种设备人员登记、监管工作;公益诉讼部门针对占用耕地违规存储烟花爆竹的行为,及时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发检察建议,有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两年多以来,该院办案团队闯劲十足、成绩斐然: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300余件,13个案例获评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跨部门一体办案也逐渐形成了“检察成就人才,人才成就检察”的生动景象。舒广权表示,跨部门专门办案团队将司法行政人员纳入办案团队,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司法行政人员案件宣传、类案调研等综合优势,促进了人才良性互动,还有利于内部人员充分轮岗交流锻炼,培养综合型人才,激活大家实干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