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有人来我家把所有窗户都换成了双层隔音玻璃。现在,‘大风车’就跟按了静音键似的,在屋里基本听不到它的噪声了。”近日,江苏省如东县检察院检察官与“益心为公”志愿者来到某村回访风电机组降噪情况,一名坐在田垄上休息的村民高兴地说。
回访结束后,一场风电机组噪声污染防治行政公益诉讼听证会在如东县检察院召开。会上,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对相关风电机组降噪工作进行评议,均对整改结果表示认可。最终,如东县检察院作出结案决定。至此,困扰村民的风电机组噪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近期,该案被评为最高检“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典型案例。
隐忧
“大风车”给村民生活带来困扰
地处南黄海畔的如东县,风能资源丰富,拥有全国装机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2017年,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在S221省道沿线筹建新风电场项目,架设风力发电机组12台,分布于如东县下辖两个镇。
此前,这些高近百米的“大风车”多为海上风电,偶有建在村居附近,也未出现不利影响,因此在风电机组动工时,村民们对这些“大风车”没有太多关注。然而,2022年9月,这5台风电机组正式竣工投入运营后,村民们感觉到“麻烦”来了。5台风电机组24小时不间断运行,“嗡嗡嗡”的噪声成了日常生活的“背景音”,周边村民们的睡眠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村民们通过拨打相关热线反映情况,属地镇政府及相关部门也曾多次组织村民们与某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协商,却始终未能就风电机组降噪、整改方案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破题
不单用数据标准衡量噪声
今年4月初,如东县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门共同成立噪声治理工作专班,开展噪声治理专项监督行动。检察官带队前往涉案某村探查实际情况,经现场检测噪声数据、听取周边群众意见,认为涉案风电机组运行的噪声已经干扰到群众正常生活,遂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进行公益诉讼立案。
为确保噪声强度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参考性,如东县检察院协同生态环境部门先后选取不同风速的天气,在多个检测点、多个时段,对室内外的噪声进行多点位检测、记录。
“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干扰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就是噪声污染。不能以单纯的数据标准来衡量噪声,必须综合考虑群众的切身感受。”在这一点上,办案检察官与生态环境部门的负责人达成共识。经多轮次检测,最终确定,该村5台风电机组噪声存在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情况。
降噪
短期+长效齐抓共治
今年5月,如东县检察院向属地镇政府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强对噪声污染的监管。收到检察建议后,属地镇政府积极履职整改,与如东县检察院、生态环境部门共同对该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推动企业与村民达成和解。该公司承诺,为周边村民安装双层隔音玻璃,降低夜间风电机组运行功率,控制噪声输出,同时通过对风机及叶片采取技术改进、定期清洁润滑、安排专技人员常驻等举措,最大限度维持风电机组低噪运行。
今年8月,如东县检察院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对整改效果进行“回头看”,按照不同检测条件在风电机组周边的村民家中布置多个噪声检测点,多次检测结果均显示符合国家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