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
南通开发区检察院
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和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主任
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即进入检察机关,16年来一直奋斗在办案一线。从控申、职侦、公诉、侦监,到内设机制改革后的刑检部门,再到现在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和控申部门,他几乎所有业务都有涉足。一路走来,他先后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扫黑除恶先进个人、全市检察业务标兵、十佳侦查监督办案能手、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获评年度检察工作先进个人,多次在业务技能竞赛中取得名次。
为了“更优秀”
唯有“更努力”
“做不了最优秀的那个,就要做最努力的那个。”不论岗位如何变动,杜春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上始终勤勉尽责、力求完美。
每有轮岗交流,他总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到最需要的岗位上去。他曾做过12年内勤,历任五个部门的“管家”,“上班忙办案、下班赶材料”就此成为他的工作常态;院里选派干警赴结对共建的扬州宝应院挂职交流,征求杜春意见时,他欣然应允;疫情防控期间,他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抗疫先锋队,化身“大白”投身抗疫一线。
每有急难险重任务,他也总是主动承担,一丝不苟、保质保量完成。“忙”,从来没有成为他偷工减料的借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他曾兼职负责扫黑办日常事务,在工作最吃紧的阶段,主动放弃休息,连续加班一个多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获得省、市院肯定。2023年6月,他参加省院侦查实务指引丛书的编纂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他每天下班后赶稿,历时2个月,终于按时完成了近5万字的初稿。
敢啃“硬骨头”
锤炼“硬实力”
甘于平凡但却拒绝平庸,杜春的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和拼劲。无论遇到大案要案、疑案难案,还是新类型、新罪名案件,他总能不避不让、迎难而上,一块块“硬骨头”啃下来,一身过硬的业务能力也磨砺出来了。
从事刑检工作14年,杜春办理过近千件刑事案件,先后有10余件获评全市年度法律监督优秀案件、典型案例以及职务犯罪案件优秀庭审。2024年,他先后参与办理省管干部、中管干部专案。特别是4月至12月,全程参与一起中管干部职务犯罪办理,从提前介入到出庭公诉,从案件审查到制作PPT示证,其案件审查、引导取证、文书制作、出庭公诉能力也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一个个疑难复杂案件“喂”出的扎实基本功,杜春陆续获评全市公诉考核庭第二名、十佳侦查监督办案能手、全市检察业务标兵等荣誉。
走出“舒适区”
成为“多面手”
近年来,随着检察机关办案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就案办案”早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何提升检察贡献度、融入度、标识度?杜春的答案是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每一个案件!
他将“治罪+治理”理念融入检察办案,近三年来共撰写、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6件,其中2篇被省院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专刊录用。及时提炼总结办案经验,撰写信息、宣传、调研30余篇,其中10余篇宣传被检察日报、江苏检察在线等媒体发表,多篇信息被最高检、省、市院简报采编。连续四年入选全市检察机关人才库,开发业务培训和“企明星”课程6门,获评精品课程3门。
2024年9月,杜春被院党组委以重任,担任民事、行政、公益和控申部门负责人,面对全新的业务领域,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杜春积极向领导和同事们求教,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充电”,通过系统学习相关业务基础理论、法律规定、程序规范和典型案例,及时转变办案思维和工作思路,从开始总觉心里没底,到现在的自觉大有可为,较快完成了岗位和角色转变。12月,带领部门筹办华东政法大学行政检察研究南通基地2024年例会,组织高校学者和实务界专家就婚姻登记瑕疵类案件办理实务开展充分交流研讨,就相关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挑起新担子、踏上新征程、面对新挑战,杜春说:“只要身穿检察蓝,不管岗位怎么变,从检初心不会变,要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检察答卷,唯有心怀正义,笃行不辍,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