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李冬梅工作室的走廊里,总有个抱着案卷疾行的身影。循声望去,那是一位扎着低马尾、眉眼含笑的女检察官,胸前的检徽在阳光下泛着微亮的色泽。
从事未检工作12年,李冬梅带领团队先后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1800余件,帮助300多个罪错少年和家庭重回正轨,所办案件入选最高检推动加强和创新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她先后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表现突出个人”等称号。今年3月,李冬梅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系全省政法系统唯一获奖个人。
公诉席上淬炼出的“傲雪寒梅”
2006年,李冬梅考入吴江区检察院,先后在民行和公诉部门工作。那些年,李冬梅的办公桌上永远摞着两座“书山”:有翻得起毛边的《刑法学》,还有贴着各色便签的《刑事诉讼法一本通》。据她的师傅回忆,李冬梅第一次独立办理案件时,这个文静的姑娘会利用休息时间在空荡荡的提审室独自练习:“证人,请明确回答,案发当晚你是否看到被告持刀?”回声撞在墙壁上,字字铿锵。2013年,江苏省检察机关举办“百庭考核”比赛,李冬梅首次参赛,便捧回了全省检察机关“百庭考核”暨“代表委员百庭评议”基层优秀庭称号。
2015年12月,最高检设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未检工作掀开了新的篇章。而早在两年前,吴江检察未检工作就已经起步,院党组经过慎重考察、反复研究,决定将未检科作为单设部门,并全票通过由李冬梅担任第一任未检科科长。
吴江地处两省一市交汇处,外来务工人员多,未成年人犯罪率一度居高不下。李冬梅临危受命,她坦言“当时的压力有多大只有自己清楚”。李冬梅深知,未检工作牵动着家庭最柔弱的神经,这种深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像泉水一般不断涌出。“公诉人在法庭上代表国家,未检工作更是关乎家庭的希望,我必须做到极致!”从那天起,李冬梅就给自己定下了标准。
惩罚与矫治,一个都不能少
“17岁少年诈骗10万元”的卷宗摊在案头,“孩子不过是耍点小聪明,钱都退了还抓人干啥?”李冬梅看着张某爷爷的笔录直皱眉。案发后,张某爷爷对孙子的诈骗行为不以为意,认为钱退了检察院就该放人。而父母更是百般袒护,把退赔当作讨价还价的砝码。
李冬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些涉罪未成年人背后都是问题家庭,如果只是一诉了之,孩子很难真正悔过,家长依旧忽视家庭教育,再犯罪的可能性极高。”
随后,李冬梅提出注重调查犯罪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对症下药,引入专职司法社工和心理咨询师开展精准帮教、分级干预,并且同步对家长开展强制亲职教育,督促监护人履行职责,重塑和谐的家庭环境。
她的设想得到了院党组的全力支持,随后,她和同事们积极培育专业司法社工团队,组建“检察官+社工+帮教指导专家”团队,为涉罪未成年人开展认知偏差、行为偏差等教育矫治,共帮助31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重回正途。
此外,她还邀请家庭教育专家设立“家长支持性成长团体”系列培训课堂,帮助165个家庭修复亲子关系,为未成年人回归社会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项目先后获评苏州市未保项目一等奖、江苏省政法系统关工委第三届青少年法治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以星星之火,起燎原之势
前些年,吴江性侵儿童案件时有发生,个别案件更是触目惊心。李冬梅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假如是我的孩子呢?”“不行!不能再等待!必须要做点什么!”为此,李冬梅开始加强防性侵教育的法治宣传。然而,一段时间的尝试下来,她深感无力,“没有给孩子讲过课的人或许不能理解那种尴尬,如何用不可怕的案例让孩子直面犯罪?如果掌握不好尺度,缺乏专业性,会适得其反。”
经过多方调研,2016年起,吴江未检团队与“女童保护基金”签约合作,成为全国检察机关中引入社会组织开展防性侵教育的“先行军”。就这样,李冬梅带着两名同事组成了“女童保护基金”巡讲团队。那时候,学校对儿童防性侵教育还是讳莫如深,李冬梅一趟趟地跑学校试讲,满满的诚意最终“破冰”,专业的教学也获得了认可。
付出甘之如饴,所得终有欢喜。如今,小小的3人团队早已发展为检察官、教师、律师、群团干部、社会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125人大团,每年为2万多名孩子送去专业的防性侵课程。儿童防性侵课程纳入吴江区小学必修课,在全区小学实现了“一校一讲师”甚至“一校两讲师”的全覆盖,团队被评为“女童保护基金”全国优秀地方团队。
结合近年来涉未成年人案件特点,李冬梅又把目光投向青春期性犯罪预防,在她的积极推动下,2022年9月,由吴江区检察院、区妇联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拥抱青春-守护花开”项目正式落地。团队引入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的《拥抱青春期》课程,纳入全区初二学生的必修课,为21000名初中生普及性教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预防性侵害。“拥抱青春期 守护花开”项目获评江苏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
5月8日,在苏州市检察机关举办的“榜样的力量+李冬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大屏幕播放着这些年工作的成果:曾经的黑客少年变身IT创业者,被救助的女婴被爱心家庭收养,16个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从绝望的边缘被挽回……
“未检检察官要在惩罚与宽恕、规则与温情、个体命运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我想,这份工作需要理性的智慧,更需要悲悯的情怀。办案虽有周期,但守护没有终点,愿努力用微光照亮孩子前行的路!”李冬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