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人大+检察”联动监督 淮安市淮安区检察院推进东方白鹳繁殖点保护
2025-05-12 09:41:00  来源:淮安检察

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国家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助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优化城市形象、提升生活品质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市委号召,紧紧围绕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四件大事”,坚持“围绕中心、实干有为、争创一流”工作定位,紧密结合自身职责,认真贯彻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要求,秉持问题导向,在 “生态保护大场景” 中精准锚定司法监督 “小切口”,聚焦濒危物种保护这一重点工作,积极构建“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模式,采取 “专业化司法 + 精准化治理” 方式,实现从“办理一案”到“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推动形成 “打击、修复、预防” 三位一体的司法保护体系。

以 “个案办理” 为切口,筑牢濒危物种司法保护防线,推进人大监督与检察办案高质效融合履职

淮安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对动物保护尤其是珍贵物种保护的关注度和呼声越来越高。2023年以来,淮安地区发生东方白鹳被非法猎杀、意外受伤、死亡事件,被江苏卫视、检察日报、央视等媒体报道,引起广泛关注。为全面加强珍稀鸟类公益保护工作,更好回应民众关切,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优势和监督职能,及时跟进非法猎杀东方白鹳案件办理进程,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现场旁听淮安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办理的一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杨某某等4人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对办案过程进行全程监督。202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日,该案由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庭审,引发全社会对淮安地区野生鸟类保护的强烈关注。在案件办理中,督促司法机关突破传统“就案办案”模式,推动“损害担责”落地,将生态修复纳入裁判核心,最终4名被告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至四年三个月不等,共同承担生态修复赔偿金20万元。通过“刑事严惩+民事追偿”双轨制,确保了濒危物种生存环境得到实质改善,形成 “办理一案震慑一片”的警示效应,实现“惩处犯罪者、修复生态链、教育社会面”的多重效果。

以 “协同治理” 为纽带,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实现人大力量与检察力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

鉴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淮安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监督检察机关积极开展东方白鹳保护综合治理,探索建立“检察 + 行政 + 社会”协作网络。为辖区东方白鹳繁殖点提供全方位守护,淮安区检察院联合自然资源、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针对东方白鹳繁殖地划定安全保护范围,加装物理防护设施,阻断人类活动干扰,依法向野生动物保护行政主管机关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推动野生动物资源执法司法部门适时开展联合专项行动,从严惩处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行为,坚决遏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同时不断完善监测体系,在开展野外巡护和野生动物繁育利用监督检查过程中,对辖区内东方白鹳集中分布区、集群活动区域、越冬地、迁飞通道等重点地域,加派巡护力量,加强巡查监管,确保野生动物安全。为确保检察建议得到有效落实,淮安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加强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联合检察机关对淮安区6个东方白鹳栖息地进行现场督查,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以 “预防宣教” 为延伸,建立双向联动机制,推动人大议案与检察建议双转化双促进

近年来,《淮安市湿地保护条例》等一大批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有力推动实施了退耕还湿、湿地修复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淮安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每年吸引东方白鹳、天鹅等野生鸟类在此筑巢繁殖。淮安市人大在高质量立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衔接贯通,不断凝聚监督合力,通过与检察机关不断加强双向沟通联系,建立了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今年年初全市人代会期间,淮安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均提出加强东方白鹳繁殖地保护议案并提交大会讨论,引发与会代表热议和社会广泛关注。延伸“预防宣教” 主线,协同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犯罪预防工作,形成 “监督支持、资源整合、精准发力”的联动格局。淮安市人大联合检察机关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工作,并从科技赋能、周期监测、生态补偿等方面积极推进淮安地区东方白鹳繁殖点全方位保护,通过“精准滴灌”式的司法监督,实现濒危物种保护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助力形成“打击有力度、修复有实效、预防有体系”的生态保护闭环,为濒危物种撑起“法治保护伞”。

作者:程才 庞志毅 孙小年  编辑:王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