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创建“温・心驿站”控申品牌,通过线上畅通渠道、线下升级服务,扎实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与人文关怀。截至目前,已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342件,发放救助金157万元。
聚焦重点群体
精准实施救助
虎丘区人民检察院通过精细化办案流程和个性化帮扶机制,实现对不同案件的精准救助。
强化军人军属权益保障,该院加强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开辟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的“绿色通道”。在办理军人陈某司法救助案中,检察院第一时间联系其服役部队了解情况,迅速启动救助程序,7日内发放救助金1万元,缓解其燃眉之急,并通过召开听证会加强释法说理,传递司法温度。
注重困难妇女救助,采取“1+N”多元救助模式,联合民政、教育、卫健、妇联、残联等部门及基层政府,将司法救助融入社会救助大格局。在一起救助案件中,残疾困难妇女陈某获得2万元救助金,检察院还同步通报区妇联和残联,协助落实残疾人补助、医疗保障并协调减免医药费,该案获评省级司法救助协作典型案例。
关爱困境儿童,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推行“司法救助+深度关爱”“司法救助+长期帮扶”等机制,提供资金、就学、心理及监护等综合救助。在一起事实孤儿救助案中,除发放2万元救助金外,还积极对接民政部门落实每月补贴,全院干警还自发捐款购买奶粉,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为提升司法救助政策知晓度,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借助检察开放日、社区检察官机制及各类媒体,以通俗语言和生动案例加强宣传,方便群众了解政策、及时申请。
强化内外联通
努力应救尽救
司法救助线索发现是起点。虎丘区人民检察院通过强化内部协作、运用数据筛查,推动司法救助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转变。
加强内部联动,各业务部门在办案中同步初审救助线索,及时移送控申部门,实现司法办案与救助帮扶有序衔接。在一起交通肇事案中,检察官发现被害人家庭因案陷入困境,迅速移送线索,最终通过省、市、区三级联合救助,为家属发放6.8万元救助金。
探索数字化线索筛查,构建司法救助监督模型,联动公安、法院、民政、退役军人事务局、人社等部门数据,自动识别困难当事人,实现精准救助。对模型推送线索,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困难证明,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并同步开展支持起诉、执行监督等职权监督。目前已归集外部数据5000余条,挖掘救助线索35件,成案30件,移送社会救助3件。
推动多元协同
提升救助实效
虎丘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衔接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最大限度发挥检察机关与社会救助部门职能作用和协作优势,从单纯“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救助转变。
在王某司法救助案中,检察院协调民政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减轻其养育两名子女的压力。救助回访中获悉其想经营早餐车,又主动联系城管协助解决资质问题。目前早餐摊运营良好,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如何从制度层面凝聚合力,推动多元救助从“个案智慧”到“类案经验”升级?今年5月,虎丘区人民检察院联合民政、教育、司法、妇联、残联等单位,成立了困难妇女儿童司法救助联盟,会签了实施意见,促推多元保护效能升级。联盟单位在线索移送、合力救助等方面达成共识。
联盟单位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发现可能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困难妇女儿童,及时移送检察机关;联盟单位发现符合社会救助条件或经国家司法救助后生活仍然有困难的,综合采取多种救助帮扶措施,提升救助效果。检察机关在发放救助金的基础上,链接联盟单位资源,对有劳动能力但失业的当事人,联合人社部门开展职业培训,通过“授人以渔”帮助其实现经济独立,助力从根源上摆脱困境;对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联合教育部门落实学籍保障、学业辅导,协调公益组织提供心理陪伴等服务,减少案件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
近日,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就司法救助工作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主动接受监督。人大充分肯定该院将司法救助融入社会救助格局的举措与成效。下一步,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将在人大监督支持下,持续拓展救助对象排摸途径、深化多部门联动、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政策宣传,切实回应群众对司法关怀和生活帮扶的新期待,以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