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卖号后找回尝到了甜头,第二次和第三次就想着故技重施,哪知道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因多次将游戏账号出售后又恶意找回,经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7月25日,薛某某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二千元。目前,薛某某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2021年5月份,薛某某观看游戏直播时,注意到一个推广收售游戏账号的群,群内有主播免费为游戏账号估价。因为手头拮据,薛某某就想着把账号卖掉换钱。他添加了群管理员的账号,将账号内的值钱装备、特殊称号等物品截图给对方,最终以2300元的价格将游戏账号及关联社交账号转让给某游戏账号代售平台,并配合换绑手机号。之后,游戏账号被平台挂售。
一段时间后,薛某某用另一账号登录游戏时,发现已出售的账号多日未登录,想到该游戏账号的初始身份绑定无法更改,遂尝试通过申诉找回密码,成功登录了该游戏账号。薛某某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空手套白狼”契机,又先后2次将该账号出售给不同平台再通过申诉找回。
2023年4月,被害人李某某发现自己无法登录购买的游戏账号,在与交易平台、及上任卖家沟通无果后,果断选择报警。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薛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后将其抓获归案。到案后,薛某某对私自找回账号并据为己有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2025年3月10日,该案被移送至如皋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经鉴定,3次重复买卖的涉案游戏账号总计价值人民币12150元。鉴于薛某某认罪认罚,如皋市人民检察院提出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二千元的量刑建议,法院全部采纳并作出上述判决。
在游戏账号的买卖过程中,由于交易平台售卖的部分账号无法更改身份绑定,故存在初始账号所有者可以再次申诉找回的风险。一般正规游戏账号交易平台会要求游戏账号卖家实名认证,并对买家提供找回包赔服务,由游戏账号买卖平台安排专人追究卖家违约责任。广大玩家在进行游戏账号买卖交易时,切记选择正规平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