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施行一周年之际,江苏省南通市检察院与海门区检察院共同制作的反网暴普法短片在最高检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全线上架。这个短片既生动有趣,又有警示效果,一经播出,就收获广泛好评。
这是海门区检察院创新开展普法工作的生动展示。自2021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该院积极践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以“让法治走进群众生活”为目标,将普法工作深深融入检察履职全过程,创新打造多元化普法体系,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机制创新
让普法效能提档升级
海门区检察院积极创新普法工作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双轮驱动,充分利用国家宪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
“李总,你们企业上次咨询的生态环保法律问题,我们专门准备了这份《企业生态环保法律指南》。”在“蓝绿护企驿站”揭牌活动现场,检察官正热情地向企业代表发放普法资料,这是海门区检察院创新普法方式的一个生动缩影。聚焦公益诉讼检察履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具体内容,向前来参加活动的企业管理人员、社区群众讲解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便民护企服务卡等。五年来普法工作持续发力,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800余份,定制发放检察文创普法产品700余件,开展法律咨询服务30余场次,有效扩大普法覆盖面。
“同学们看,这就是毒品的样子,千万不能碰!”在检察院禁毒法治教育基地,检察官助理季松博指着展柜向参观的学生们讲解,该基地累计接待学生参观2500余人次。这样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俨然成为海门市民学习法律知识的“第二课堂”。通过参观禁毒教育基地、参与模拟听证、开展座谈交流等沉浸式体验活动,让群众在互动中了解检察职能、学习法律知识,形成“互动式普法、体验式学法、参与式用法”的良好格局。
除此之外,海门区检察院还积极构建“沉浸式”普法场景,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设立法治宣传专区,展示普法资料和典型案例;在乡镇、村居设置法治宣传展板;利用商超、路口LED屏等公共场所投放普法短视频,实现“抬头见法”。
精准普法
把法律送到群众身边
该院创新推出“分层分类”式普法新模式,实现普法宣传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型升级。
“大家看这个动画片里的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海门区东洲小学的教室里,检察官正在给孩子们上“防欺凌”主题班会。随着生动有趣的普法动画播放,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这是海门区检察院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一个生动场景。该院选派25名优秀检察官担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通过“以案释法”“法治班会课”“动漫+案例”等形式讲解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等知识,已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
针对基层群众,海门区检察院创新开展“普法集市”“送法上门”等接地气的普法活动36场次,发放法律读本2000余份。据统计,这样的“家常话普法”已经让5000多名群众受益匪浅。海门区检察院精选业务骨干组建宣讲团队,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28场专题讲座,以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法治精神,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快递小哥也要当心,这些物品千万不能收寄!”在快递网点,检察官正用实物展示违禁品。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别是快递行业从业人员,该院通过专题宣讲寄递安全法规的方式,助力守护寄递渠道安全。
此外,该院业务骨干组成“企明星”宣讲团深入企业开展“法律体检+专题授课”36次,围绕劳动合同、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等企业关心的法律问题提供精准指导,助力企业筑牢依法经营“防护网”。在领导干部法治教育方面,该院为区直机关、乡镇干部及金融从业者定制18场专题法律培训,有效提升公职人员依法履职能力。
数字赋能
让普法教育鲜活生动
紧跟数字时代脉搏,该院创新构建“互联网+普法”新体验。“检察官的短片拍得真好,刷到好几次!”市民王女士口中的短片,正是由最高检指导、南通市检察院与海门区检察院、南通开发区检察院联合出品的“检护民生”特别短片《我是检察官》,该短片在全网播放量已超400万,单条微博阅读量突破百万,被学习强国、长安网、《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权威平台及全国百余家政法新媒体转发,网友纷纷点赞,相关创新做法被最高检简报专题推广。
五年来,海门区检察院精心打造“海检融媒体”品牌,成为海门区网络法治普法基地,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典型案例69件,其中10件入选省级以上典型案例。同时不断推陈出新,运用短视频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制作各类普法短视频59个。开设“检察官说法”“高质效办案 护美好生活”等特色专栏,发布普法文章185篇,案例解析90余篇,推送普法信息150余条,累计阅读量突破10万次。“我们要让普法宣传跟上时代步伐,用有趣的方式传播有意义的法治理念。”海门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志华表示,将继续探索“新媒体+普法”新模式,让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