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盛月育:以静水之力泽沁民心
2025-11-14 09:31: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静水流深,自有万钧之力。不同于刑事检察的“刀光剑影”,民事行政检察是一场“静水流深”般的守护,藏于家长里短,隐于政企纠纷。这片交织着民商之细、行政之复、执行之艰的“法律深海”,正是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主任盛月育深耕十五年的疆域。

窗边,半人高的卷宗整整齐齐。阳光映照下,摊开的工作手册写满了待办案件与群众托付——这既是她“静水守正义”的生动见证,更是“深流润民心”的温暖起点。

多走一步 静水由此升温

“民事行政检察看上去没啥‘大案要案’,但对老百姓来说,每一件都是天大的事——我们多走一步,他们的困境可能就少拖一年。”盛月育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看来,法律是尺,度量公正;而司法者,应带着手心的温度去“执尺”。

曾有四位年近古稀的外地老人因被拖欠工资滞留异乡,盛月育接待时递上热茶,静听诉说,迅速从杂乱材料中厘清关键。受理案件后,她发现公司早已资不抵债,便在院领导支持下建议法院将案件移送破产——唯有这样,工人工资才能优先受偿。

破产分配有流程,春节前能到账吗?盛月育主动联系其他债权人,反复解释法律规定与老人困境,最终促成法院提前分配款项,让老人们在春节前夕揣着工资开心回家。

这样的“多走一步”,不是个例。为耄耋老人顾某追索赡养费时,她不仅通过“支持起诉”讨回欠款,还联动社区为其解决临时居住难题;为帮助外市妇女郁某化解落户难题,她主动对接公安、民政等部门,以“专家咨询+领导包案”机制打通政策堵点……

对她而言,“司法为民”不是口号,而是俯身倾听,将群众“难心事”变成“放心事”的静心实践。恰如静水,不喧不噪,却因躬身近民,悄然升温,暖了民心。

再查一层 深流因韧持正

她既有如水般的温润,也有如水般的坚韧。那份“坚韧”,是深流之下的定力,是面对疑点绝不放过的沉静坚持。

一次走访中,执行法官一句“某公司的执行案件怎么这么多”的感慨,让盛月育瞬间警觉。她立刻记下了公司名字,打算查个究竟。

此时,该公司的执行案件已进入后期,厂房拍卖后即将分配财产——若有隐情,调查时间已十分紧迫。经核查,她发现厂房买受人竟是公司老板郑某的亲属张某。进一步调查更反常:同一时期该公司有24件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涉案800余万元且均以调解结案。

“虚假诉讼!”她当即向领导汇报,随后和同事冒雨走访公司周边,确认公司名义归张某、实际仍由郑某经营的事实,一步步勾勒出虚假诉讼的全貌。意识到案件可能涉刑,她主动联系公安召开联席会议,推动司法机关联动打击。最终,7件纯虚假诉讼案件获法院改判,扩大债务的案件被挤掉“水分”,郑某与张某因虚假诉讼罪被判刑。

在盛月育看来,民行检察官的肩,要扛得住压力、守得住底线。正如静水,表面无波,深流无声,却因坚韧持正,涤荡污浊,清了是非。

常学一日 涓滴积蓄成渊

盛月育的办公柜里,码着一排红色荣誉证书:“全省民行检察优秀办案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检察官”……更难得的是,她兼有“全省检察机关行政检察业务标兵”与“全省检察机关指导性案例撰写竞赛标兵”称号,是全省检察系统凤毛麟角的“双标兵”。

每每提及于此,她总是十分谦逊:“法律领域没有‘全知者’,遇到新法规、新案情我也会‘懵圈’,不过是多花点时间查法条、问同事,把每一步都走扎实而已。”

盛月育极重效率、善于规划,每月初就将任务清单列明,周末定时安排下周工作,从不拖沓延误。

备赛期间,为兼顾办案,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梳理最新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午休时拆解最高法、最高检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总结裁判要旨与监督要点;下班后反复推敲、打磨办案文书的表达与逻辑。遇到疑难问题,她总会虚心向科室前辈请教,或在学习会上主动分享困惑,与同事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法律在更新,案件在变化,民行检察监督领域也在拓展,今天懂的,明天可能就不够用。”盛月育说,“只有不停学、往深钻,才能把案子办准办好,不辜负群众信任。”谦逊的她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她不求速成,只常学一日——涓滴不弃,因日日沉淀,最终积蓄成渊。

静水不息,深流不止。案卷叠叠,笔耕不辍,盛月育如一汪深水,不喧嚣、不张扬,却以专业守护公正,以温度化解民忧,在为民服务的路上,静静流淌,生生不息。

作者:朱红利 郎建强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