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把问题谈开谈深谈透 ——读《理论短文如何写》
2019-11-21 13:59: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为一名党报理论编辑,读到欧阳辉的新书《理论短文如何写》,特别是读了书中《代序》《报缘》两文,既感动,又激动。感动的是他的心路历程,激动的是他的所思所想、所写所感富有启发性。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归根结底,文章要有有用性。作为一种特殊文章类型,报刊理论文章既要有新闻性,也要有思想性,更加注重为时为事,更要有有用性。

  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报刊理论文章的有用性,体现在准确、权威,真正解决问题,满足读者需求,启迪读者智慧。注重有用性,强调问题意识,在报刊理论文章内容方面主要涉及四点:传播知识、阐释理论、释疑解惑、指导实践。

  传播知识。新思想、新知识的普及,离不开传播。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这个前提是要让群众知道理论真实存在并且深刻理解,而让群众知道理论真实存在并且深刻理解离不开传播,也就是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想传入中国的时候,就有一大批知识分子进行相关的翻译、介绍工作。同时,针对一些社会现象,或者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学理分析,揭示其中的道理,对于读者扩大知识面,增长见闻大有好处。至于一些有思想的科普文章,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一篇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切口小,文风实,篇幅短,无疑会更吸引读者。

  阐释理论。大体上说,这类文章侧重于对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重要文件等的解读。在当下,通常情况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后,或者有重大文件政策出台后,一般都会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解读文章。比如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各自学科对十九大报告进行解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由于领导人讲话、大政方针政策、重要文件涉及的事情都比较重要,影响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严肃,在进行理论阐释的时候,就要特别注重准确,不能解读歪了,逻辑一定要严谨。当然,也要有一定深度,力求把问题谈开谈深谈透。

  释疑解惑。有个成语叫“三人成虎”,意思是有三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听的人就相信了。比喻谣言重复的次数多了,听的人也就信以为真。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负面消息、错误言论等,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加以引导,就会产生很不好的社会影响。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专家学者出来说话,摆事实,讲道理,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以正视听。释疑解惑,贵在及时准确,抽丝剥茧抓本质,釜底抽薪驳歪理。

  指导实践。1950年5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和西南军区政委的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邓小平分析了开会与个别谈话这两种领导方法的弊端在于人数范围有限,从而指出:“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他进一步强调:“不懂得用笔杆子,这个领导本身就是很有缺陷的。”对于担负了行政职责的人来说,没有时间天天作报告、开讲座、个别谈话,写文章便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传达意图,布置工作,指导实践。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或理论工作者来说,虽然不在领导岗位,但是其科研所得如果能刊发在党报党刊上,也可能对社会实践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撰写内参和报刊理论文章。

  不管是担负领导职责的人,还是科研工作者或理论工作者,撰写理论文章不仅是现实发展需要,而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能力。坐而论道固然风雅,如果把所思所想所研所得化作笔尖的涓涓细流,汇成文集,“奇文共欣赏”,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报刊理论文章注重宣传,并不是不注重学理。相反,报刊理论文章恰恰注重学理,讲究既有学理性,又有可读性。有学理性,文章才立得住;有可读性,才受读者欢迎。立足专业特长,撰写有用的理论文章,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资深报人,欧阳辉书中的内容很丰富。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如果读者感兴趣,建议读读《理论短文如何写》一书,或许有不一样的体会。(李润和)

作者:李润和  编辑:绪研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