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读书 > 书评 > 正文
走出你的思维误区 ——读《思辨与立场》
2019-12-09 10:19: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双十一”余热刚退,就又将迎来“双十二”。一辆辆“购物车”川流不息,“剁手”也成了众多网购者的普遍心理。面对铺天盖地的诱人广告,一些消费者不顾实际需求,为了购物而购物,看着瘪了的钱包“追悔莫及”,收到包裹时却“弃之可惜”。这种盲目跟风的不理性消费,背后折射出的是不理性的思维。

  生活中,我们常常陷入到一些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逻辑误区:在被告知了一个现象,或者得知一句断言之后,持论者只要能够提供一个看起来能够说通,或者貌似合理的解释,我们就会欣然接受、深信不疑。正如《思辨与立场》一书作者理查德保罗所提到的,这是较低层次的思维,“它的特点包括无反省、常常依赖直觉、由低技能混合而成的水平、具有很大程度上的自利特性以及自我蒙蔽性。”正确判断需要“批判性思维”,这正是《思辨与立场》一书带给我们的启示。

  被动接受观点时,很容易就会被持论者的思路所影响,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匈牙利数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统计二战中轰炸机的损失时指出,与人们的直觉判断相反,轰炸机身上中弹最少的部位,其实是最致命的部位。“当你交出你的判断的时候,你就交出了你的自由。”由此可见,交出自己的判断前需要独立思考,主动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拥有建立在科学的逻辑推理分析上的思维方式,从迷雾中寻找真理的思考方式。为此,本书提供了三个方法。

  一是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不断提问题,提出好问题。这包括有提出环环相扣问题的意识,有恰当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有积极主动利用关键问题的愿望。学习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就是学会对论证过程提问的过程。面对各种纷繁的信息和犀利的观点时,不一味接受,机械吸收,成了无差别吸取的“海绵”,而是独立思考,细心观察,勇于质疑,不断提问,分辨观点、论据、假设等要素,找出逻辑谬误,从而推断结论是否合理。

  二是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当接触一个新事物或者新概念的时候,可能最先关注的不是那个新事物或者新概念本身,而是你自己的想法。最后就有可能导致你陷在自己的思维局限里,没有真的去探究接受那个新事物或者新概念。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者,会不断反省,认识到自己目前思维逻辑上的误区和偏见,力求做到公允,进行严谨、负责任的思考,当发现别人的观点有更严密的推理基础时,会改变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左右别人以掩盖真相。

  三是打破文化遮蔽。人有社会属性,总会受到群体文化、生活习惯、传统文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一旦我们开始思考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开始出现了文化遮蔽。人的趋利避害性,导致我们很容易接受我们认为正确的和对我们有利的东西,排斥不同的、不利己的声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应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所有的观点,在思维中要不考虑自身和群体的私利,学会换位思考。不偏激、不狭隘、不妄下结论。正如古人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真相不甄不真,真理不辩不明。规避思维误区,提升思辨水平,在交出我们的判断前,先进行批判性思维,这也是我们刺破迷雾发掘事物本质,说对的话,做对的事的必经之路。

  (李启旺)

作者:李启旺  编辑:绪研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