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检察网 > 读书 > 要闻 > 正文
人生的每个点都会最终连成线
2017-09-15 10:28: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正在写邮件的你,发现有信息提醒,应不应该打开?浏览网页的你,看到一个超链接,点开多久能发现合不合适?关闭前要不要收藏?收藏以后又什么时候会看?正如一位知名心理学家所言:“互联网发布信息的方式,就像从瓶子里倒番茄酱一样,开始太少了,现在又太多了。”在这个“信息变多、思考变浅,机会变多、竞争跨界,随时干扰、永远在线”的时代,每一个个体都处在与外界的持续交换中。而我们能做的,是尽量过滤信息,找到感兴趣的重点,并将知识转变为价值。

  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欲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理应葆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它的外在标志和内在底蕴就是这个民族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文化趣味’”的信念,《探寻中国趣味》一书见证了作者郭英德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凭着他对中国趣味的一腔热忱,循着这些“趣味”行进,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中国历史文化演进的某种“密码”。在他看来,我们探寻中国趣味,就是力图在这些复杂因素中发掘出更多的属于未来的东西。而我国古代文学文本,尤其是经典文本,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高级的文化密码,我们可以从中解读中国人的生活观、世界观,从而对中华文化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这也恰恰是作者数十年来乐此不疲,探寻中国趣味的动力所在——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探寻中国趣味,汲取中国智慧,这应该是我们寻找人生方向、辨清文化走向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对于作家王安忆来说,“写作其实是有趣的,很有趣。”她的新著《小说与我》,“漫谈阅读与写作”中,她讲述了“文字里的生活”,“从小说谈文字”中,她倾诉了“对文字的执着”,“小说课堂”,她建议在“生活找灵感”。曾有一位小说家这样说过:“如何读小说,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如何能看到小说内部的大,同时能读到小说内部的小。”读过本书会发现,这就像是作者为解读自身作品,提供给读者的一把——作者亲制的钥匙,她不是空泛枯燥地说理论谈方法,而是趣味十足地,透过不同的经历或小故事带出写作的过程与意义,读者好比在看小说,有追看的劲头。或许,小说正是因为介于虚实之间,才具有艺术之美的存在。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以至于看到“联机学习者”时,误以为是本计算机类书籍,翻到“找到头部”时,又觉得这是一本医学类书籍,直到“最后的最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启发思考的学习类书籍。在《跃迁》一书中,作者古典首先提出了他眼中信息时代的必需技能——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继而进一步解释了 “跃迁”一词的涵义:我们“记住知识”的方式持续了两千多年,而就是在近20年内,新的认知方式突然成为主流,这种变化是不连续的、跳跃式的。就像电子从一个能量级吸收能量,突然跳到更高的能量级。这种突变式的进化,我们称之为“跃迁”。故而,无论是书中“拉斐尔也用投影仪”“成为知识的路由器”,还是“问题比答案更有效”“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都是要告诉我们,在时代的潮流中把握方向,在成长的路上持续跃迁。

  如果说读书就像是在思想的游泳池里畅快地撒欢儿,那么上网就像是在大海里游泳,永远看不到地平线。对于我们而言,过去学过的知识就仿佛留下的一个个点,并非一无是处,只是还不知道何时能够用到,毕竟,“人生的每个点都会最终连成线”。当每个点都连成线的时候,或许才会明白过去所学的知识,都是生命里的不可或缺。(张思思)

作者:  编辑:靳静  
集群头条
案件发布
新媒体
微信
微博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