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铸魂强筋活血赋能 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四维”驱动育英才
2025-05-21 09:59: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9人次斩获全国业务标兵、全省先进工作者、全省检察机关业务人才库成员等重磅荣誉,43人次荣获市级以上表彰!近日,在全省检察机关政治部会议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检察院分享人才建设特色经验。近年来,该院以“枫红检韵”文化品牌为引擎,党建引领“铸魂”、实战训练“强筋”、轮岗交流“活血”、机制创新“赋能”,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检察人才培育之路,为高质效检察履职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领航

红色基因融入检察血脉

党建是检察事业的“红色引擎”,栖霞区检察院加强思想淬炼,凝心铸魂,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思想根基。组织干警打卡教育基地、宪法公园,追寻“75+老政法精神”,活动影像更是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积极打造党建与检察为民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打造的“解忧杂货铺”与南化社区携手开展30余场法律咨询、矛盾化解、心理疏导活动,从家长里短到急难愁盼,检察官化身“社区管家”,把法治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成功入围省级党建创新成果。

突出党建与业务融合,该院“两长廊两基地五楼层”文化教育阵地氛围拉满,“枫红检韵”宣讲团“声”入人心,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政治忠诚教育馆获得全市首批授牌。当党建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检察队伍清风正气充盈,进而凝心聚力、催人奋进,激发“澎湃动能”为检察工作持续赋能。

实战练兵

淬炼敢打必胜“检察尖兵”

办案一线就是“练兵场”,栖霞区检察院以大案要案为“磨刀石”,选派骨干干警啃“硬骨头”、打“攻坚战”。2024年,一场庭审斩获全省刑事检察“十佳示范庭”称号,让干警在庭审辩论中“战”出真本领。

该院打造“实践—总结—输出”闭环熔炉,让干警在办案淬炼中沉淀思想,迸发思维火花、释放表达能量。

“文润栖检”读书会书香四溢,干警们在这里碰撞思想、分享感悟。2篇由干警所撰写的电影感悟信息被最高检微信公众号全文刊发,2名干警被江苏省检察院、南京师范大学聘为兼职教师,1位干警为俄罗斯联邦检察官传授数字检察“栖霞经验”。

建立数字检察等多个跨部门工作专班,推动复合型检察人才“破土生长”。由业务部门青年骨干组成的跨部门数字检察专班高效运转,研发的模型荣获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检务创新案例。

正如第四检察部检察官助理袁弘扬所言:“我们在实战训练中,扎扎实实地感受到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院党组也给了我们很多成长机会。”进院四年来,她个人积极参加院内各项活动,信息、宣传多次被上级检察机关、省级以上媒体采用。

轮岗赋能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人岗融合,拓宽干警的成长路径,让想干事者有其为,能干事者有其位。轮岗交流是深化人岗融合、激发队伍活力的重要实践。

栖霞区检察院打破工作领域的“舒适圈”,将选人标准与岗位职责紧密结合,打造人才“成长记”,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45岁降至40岁,90后年轻骨干挑起刑事检察大梁;11人次跨类别交流,在不同岗位“解锁新技能”;5名优秀干部向省市区输送,站上更大舞台发光发热。

“让年轻干警在‘跨界’中拓宽视野,在‘换位’中增长才干。推动更多干警成为检察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干部使用的良性循环。”政治部主任丁磊道出人才建设的关键所在。如今,轮岗交流已成为干警成长的“加速器”,人岗相适、人尽其能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机制护航

点燃干事创业“强引擎”

好机制催生好队伍,栖霞检察为每位干警定制“成长档案”,全方位记录业绩表现,让晋升有“标尺”、发展有“路径”。2024年,《关于加强案例、宣传、调研工作实施意见》重磅出台,在机制的推动下,7名“检察贡献度优秀个人”脱颖而出,11个省级以上典型案例、3个国家级课题立项。“栖检麦克风”新媒体工作室火力全开,46篇作品登上国家级媒体,还收获最高检表扬。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实时“体检”,对交流人员定期“回访”,动态评估岗位适配度,人岗不适合的及时调整。确保每个岗位都做到人岗相适。正如2024年度全院“检察贡献度优秀个人”的获得者徐燚所言:“我们点滴努力都可以得到正反馈,这让我们对工作和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只要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实现更大价值。”

作者:巫星星 裴莉莎  编辑: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