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擘画了教育强国宏伟蓝图。
“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多措并举,把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逐渐变为美好现实。如今的中国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教育正在以更高质量、更加开放、更有担当的姿态,成为世界教育的重要力量。
保障教育公平优质均衡
“这项政策实实在在地减轻了我们家长的经济压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第二幼儿园大班儿童麦甫冉的家长谈起免除保育费的新政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对在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儿童,参照当地同类型公办幼儿园免除水平,相应减免保育教育费。
图为九月十一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豫哈第三实验学校学生在宽敞整洁的书法教室里临摹学习书法。
学前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实施,实现了学前教育法律从“0”到“1”的突破,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法治保障。截至2024年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2%;3283万名儿童进入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1.6%;学前一年免费政策惠及1200多万名儿童……“十四五”期间,我国学前教育迎来飞速发展,普及率和普惠性大大提升。
学前教育发展只是“十四五”期间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已建成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为学生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以义务教育为例,“十四五”期间,教育部着力推动优质均衡,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经有246个区县实现了优质均衡,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逐步从“一枝独秀”走向“百花齐放”。
“十四五”期间,随迁子女、适龄残疾儿童受教育保障机制也更加健全。目前在公办学校和享受政府补助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比例超过97%。通过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截至2024年底,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也达到97%。
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十四五”期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资助体系。2021年到2024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6.3亿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超1.2万亿元。我国已形成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各学段、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伴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校园内也变得喧闹起来,扔沙包、跳绳、打篮球……校园成了“体育馆”,操场秒变“竞技场”,这是近日记者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街道某小学内看到的场景。
学生身心健康是每个家庭的热切期盼,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十四五”期间,教育部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着力破解“小眼镜”“小胖墩”以及心理健康等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实施了“学生体质强健计划”,推动各地增加体育课、体育课后服务和大课间,推动课间活动由原来的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两小时要求。同时,改进体育中考,丰富学校体育的“运动菜单”,激发学生锻炼热情,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总体水平在近几年稳中有升。
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通过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和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协同的工作合力,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努力把每一所学校都建设成为健康学校,让每名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脚下有力”也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全力守护学生“舌尖安全”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一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宋欣对孩子在学校吃得是否健康一直非常关注:“学校菜单会每周更换并发给家长,班主任也会在班里与孩子一同用餐。”宋欣告诉记者,学校还会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品尝餐食并提出意见建议。在去年11月提高餐标前,学校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公示,后经学校膳食委员会和校领导共同讨论决定,这样民主又公开的做法也让家长们觉得很放心。
“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全力保障学生饮食健康。近几年,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制定校园食品安全指引,规范食材采购、验收、加工、售卖等关键环节,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对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推动中小学普遍成立了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严肃查处了一批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护学生们“舌尖上的安全”。
数字时代下,科技赋能进一步强化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
浙江杭州第二中学钱江学校的食堂墙上有三块大屏幕,通过这些屏幕,既可以看到遍布食堂后厨的36个摄像头拍到的实时画面,还能查看当日学校食堂菜品的收货情况、上个月订购的菜品明细等,实现了学校食堂采购、验收、后厨的数字化管理……当前多地都在积极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通过AI智能抓拍、数据信息追溯、一体化监管平台建设等多种信息化形式,提升学校食堂智慧化监管水平。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4年校园餐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全国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学校食堂,目前,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达98.5%,校园食品安全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记者手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多措并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服务支撑社会经济发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中国教育全球影响力等方面不断突破,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系列务实举措和发展成果,持续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