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守护文脉生生不息 如皋市检察院以公益诉讼赓续历史文脉
2025-10-29 09:39: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10月23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老城区老街区专项调查暨全省历史文化保护培训活动在如皋举行。调查组对如皋市检察院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检察工作站进行了实地调研,对该院在历史文化保护中的创新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如皋市检察院落实最高检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要求,主动融入市委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部署,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重点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2023年12月,该院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携手设立检察工作站,深入推进“资源共享、线索互移、协同共治”的工作模式,凝聚起历史文化保护的合力。

数字赋能:数治地图精准监管

传统文物排查效率低、监管覆盖不全面,一直是历史文化保护的难题。如皋市检察院主动运用大数据治理思维,研发“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数治地图”,对全市138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30处历史建筑逐一建档立案,通过可视化呈现与数据共享,实现保护工作“挂图作战”。自投入使用以来,该系统依托数据推送与线索分析,共发现历史文化保护领域案件线索50余件,开展实地核查70余次,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16件。这一创新实践被最高检、省检察院推广,入选2024全国政法智能化智慧检务创新案例,多次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介绍。

府检联动:凝聚合力破解难题

历史文化保护绝非“独角戏”,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如皋市检察院积极构建文物保护执法司法联动衔接机制,与住建、文旅、市域治理中心等部门会签协作文件,推动形成“监管+执法+司法”的共治格局。针对省级文物石庄汤氏宅年久失修现状,该院协同属地政府和主管部门,多次协调解决产权纠纷难题,推动文物建筑产权妥善处置并全流程跟进修复。该案入选省检察院“六长出题”典型案例,并被最高检评定为高质效案件。为实现连片保护,该院聚焦文物“两线范围”划定职责,开展专项摸排,推动8处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划定并公示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同步制定保护方案,明确管控标准,让保护责任精准落地。

精准治理:激发街区发展活力

如皋东大街始建于南宋时期,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现存20处文保单位和25处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存完整度较好。如何在保护风貌与保障安全间找到平衡,是街区管理需要重点破解的课题。针对街区消防安全和应急救援隐患,该院逐一梳理问题清单,协同住建、消防等部门制定专项方案,对地下管线进行更新改造,新增2座社区消防站,配备应急救护箱、微型消防车、灭火器等设施500余件,应急疏散通道标识全面优化。如皋公益诉讼推动街区保护的做法入选住建部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可复制经验清单。

专项攻坚:

守护文脉生生不息

今年以来,如皋市检察院在总结办案经验和专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全市文物和文化遗产分布特点,推动全市营造“一城一景、一镇一品、一村一特色”的全域文化氛围。该院推出“古城河、古建筑、古树木”专项保护计划,内部组建“公益诉讼+法警+技术”办案组,外部联动“检察+住建+文旅”特邀检察官助理团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体系化梳理,力求监管到底、保护到边。在古运盐河、古城河生态保护方面,通过监督,清理了一批无证经营搅拌站,及时有效处置水污染问题,助力流域生态品质提升。针对历史文化名镇白蒲镇内史家巷慰安所旧址、徐氏敞厅重点文物遗存,积极推动遗址环境治理,改善文物周边风貌,更好传承红色记忆与历史文脉。

作者:  编辑:刘雨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