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检察网 > 要闻 > 正文
“互动式”普法 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溪护·晚晴”守护“最美夕阳红”
2025-11-06 09:37: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检察院打造的“溪护·晚晴”老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这座位于社区里的法治基地,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用老年人听得懂、看得明、记得住的方式,将法律知识融入生活场景,以检察履职守护“夕阳红”的幸福晚年。

法治课堂“活”起来

“医保卡,保健康;冒名用,危害大”,走进基地“明法之行,以案释法”展区,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普法口诀,搭配漫画图示和电子演示,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知识。老年人边看边念,不知不觉便把法律要点记在了心间。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基地里还陈列着“传世”古董、“特供”保健品等诈骗道具,通过实物对比、情景模拟、现场讲解,让生硬的法律知识变得可知可感,帮助老年人直观识别骗局。

一位参观的老人指着展柜里的“纯金”纪念币感慨:“要不是亲眼看到,真想不到骗子的道具这么逼真!这下我可长记性了!”

互动体验“趣”升级

在基地的互动区域,一台反诈宣传一体机前围满了好奇的老年人。机器屏幕上正在模拟投资理财诈骗的场景,老人通过点击选项参与互动,一步步识破骗局陷阱。

“刚才选错了,系统马上给我提示了风险点,这种学法像玩游戏,一点都不枯燥!”刚体验完的张大爷笑着说。

此外,基地还专门设置了法律知识趣味问答区。老人们在体验结束后,还可通过答题巩固所学知识,这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得”的普法形式,是基地针对老年人学习特点精心设计的。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方式,普法课程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成为老年人愿意主动参与的趣味体验,法律知识不仅入脑入心,更转化为老年人实实在在的收获,真正实现了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得。

案例教学“动”起来

基地里的普法内容均紧密依托于检察机关扎实的办案实践,检察官日常办理的涉老典型案件成了基地里最生动的普法教材。

针对老年人容易大意中触法的风险,基地精选了出租医保卡、出借银行卡等典型案例,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面对保健品诈骗、黄昏恋陷阱等频发问题,检察官结合办案经验,总结出“遇高息理财要三问”等实用口诀,帮老人练就“火眼金睛”。

如今,这座建在社区里的法治基地,已成为老年人学法、用法的“新课堂”。梁溪区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基地进一步开展法治茶话会、社区普法课等活动,让法治教育基地真正成为老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充电站”、安享晚年的“守护伞”。

作者:李同源 华雪松 郎建强  编辑:王子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