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海安市检察院检务保障部门紧扣“三争”目标,以“规范”为核心,贯穿经费保障、项目建设、财务管控、服务供给全流程,推动检务保障从“基础支撑”向“精准赋能”稳步迈进。
规范护航重点项目筑牢办案硬支撑。该院计财部门将重点办案需求置于首位,从项目立项、资金申请到建设落地全链条闭环运行。严格执行“事前预算评审、事中进度管控、事后绩效评估”机制。在全省率先启动基层院“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侦查中心”建设,申请专项经费改造辅楼512平方米空间,划分指挥办公、物证鉴定等专属区域。打造“海检·云睛”智慧检务系统,实现全员实时在线监督。
规范破解预算难题实现节流增效。在“过紧日子”政策导向下,该院以预算规范化实现“保需求、控成本”。预算编制打破“被动申报”模式,通过院领导牵头、部门联动、财政对接的三方协调机制,核心业务经费得到充分保障。在去年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3%的基础上,今年编制17个全业务绩效指标,全流程跟踪评估,避免资金浪费,有效节约运行经费。修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今年上半年处置废旧资产69件,拍卖盘活低效闲置资产253件,让“沉睡资产”重新发挥价值。
规范织密财务防线防范廉洁风险。该院始终坚持“制度先行”,构建严密内控监督体系。今年全面修订14项计财内控文件,明确“重大开支必上会、关键流程必监督”,上半年召开财审会14次,党组会讨论“三重一大”事项52项,派驻纪检组长全程监督。创新采购“全覆盖”监督模式,零元以上公用经费通过市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流转,同时主动邀请检务督察部门全程参与采购监督。此外,“三公经费”经市公务消费监管平台审批备案,从源头杜绝“暗箱操作”。
规范赋能服务保障传递检察温度。该院将“服务”融入规范流程,切实解决干警急难愁盼。改造电动自行车充电区消防设施;办公区配备雨伞、针线包,规范快递存放管理;升级会议室、听证室,零差错保障上级检察机关来院调研、省市综治中心现场会等重大活动。借助“周三夜校”平台,向全院干警职工解答报销、资产管理等相关咨询,确保全员知悉。食堂每周提前公示菜谱,响应国家健康减重计划。成立“爱心服务队”,为离退休困难老干部提供上门服务。该院获评省级、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打造“绿色办公”鲜明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