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拥有89.38万亩耕地和23万农村户籍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江苏省建湖县的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关键一环。近年来,建湖县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主动将检察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大局,制定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方案》,以建立健全五级人大代表联络机制为纽带,依托乡村振兴联系点,精准切入、靶向发力,综合运用打击、监督、教育、保护等多元检察手段,为描绘“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建湖画卷注入坚实法治力量。
聚焦产业兴旺
做优法治“护航员”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建湖县检察院将保障粮食安全置于首位,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难题。通过向农业农村部门精准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确保良田永续利用。办理的督促耕作层剥离利用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省公益诉讼检察实践十周年典型案例,生动讲述耕地保护的“沃土搬迁记”,得到全国人大代表鲁曼的两次公开点赞。
在保护农业经济主体方面,该院雷霆出击,高质效办理向农业企业敲诈勒索案件,成功追赃挽损18万余元并全部发还企业。针对部分农业企业品牌存在的被侵权隐患,主动前置防线,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函》6份,为“建湖大米”“九龙口大闸蟹”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构筑司法“防火墙”。此外,创新运用“法治副会长”工作机制,开通涉农企业法律服务“直通车”,定期开展“法治体检”。今年以来,已为15家涉农企业提供精准法律风险防控建议,排查化解风险点20余处,为企业健康发展清障护航。
聚焦生态宜居
守护乡村“高颜值”
围绕江淮“绿”心生态建设,建湖县检察院重拳惩治破坏乡村环境的犯罪行为。
依法从严打击农村地区非法倾倒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并严格落实《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的意见》,成功督促责任方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688.3万元。该院深挖问题根源,同步向县生态办制发综合治理检察建议,推动明确14个相关部门的职责清单,助力构建全过程、无死角的固废监管体系,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检察智慧。
同时,该院将监督视线投向农村水系治理,重点关注农村坑塘沟渠被占、被堵、被填埋等问题,通过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合力推动农村水网疏通与治理,切实解决百姓“房前屋后”的突出环境问题。针对城镇排水户“无证排污”乱象,督促主管部门依法履职,推动60家城镇企事业单位和1072家“小散乱”排水户完成排水许可证办理,助推建立规范高效的“大排水”管理模式,守护乡村碧水清流。
聚焦平安建设
筑牢乡村“安全网”
面对集资诈骗、养老诈骗、传销等犯罪活动向农村地区渗透的趋势,建湖县检察院主动履职,联合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办理2起以投资“联众投”平台为名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有力地捍卫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
在反腐败斗争中,该院强化监察与检察衔接,健全“涉农”职务犯罪线索快速移送机制,加大对惠农资金发放、集体资产管理等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力度。在办理一起村干部职务侵占案时,组织同类岗位人员旁听庭审,将庭审变为法治课堂,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警示教育效果。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该院用心用情化解检察环节的涉农矛盾纠纷。制定《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案件实施办法》,通过检察长定期接访、领导包案化解重复信访等机制,今年已成功化解涉农信访13件。
聚焦权益保护
传递司法“暖温度”
司法救助是照亮困难群众生活的一缕阳光。建湖县检察院大力推进农村地区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工作,确保“应救尽救”“应救即救”。联合教育、民政等部门会签《关于推进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构建多元救助格局。今年以来,共办理涉农村司法救助8件8人,发放救助金14万元。
针对农民工讨薪难问题,该院开展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专项监督活动,对5名被欠薪的少数民族农民工依法支持起诉,帮助追回劳动报酬19.42万元。依托“青荷守护”法治教育基地,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将关爱目光投向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并引入“新起点”小额爱心资助项目,首期即为2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救助金4000元。为维护农村残障妇女合法权益,该院向县残联制发检察建议,并通过举办检察开放日暨新闻发布会,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推动保护工作制度化、长效化。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建湖县检察院将继续深化“四大检察”融合履职,强化跨部门协作联动,持续完善“办案+治理+服务”的检察工作模式,以更高水平的检察履职,服务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打造长三角北部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乡村振兴“建湖样板”注入更加强劲的检察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