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位于南京主城南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相传南朝梁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泣天神,落花如雨,故得名雨花台。近年来,雨花台区检察院立足本区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坚持以文化育精神、以文化促业务、以文化强队伍,淬炼出一批具有雨花检察特色的文化建设成果,以检察文化“软实力”铸就检察履职“硬支撑”。
以“红色基因”引领品牌建设。巍巍雨花春常在,郁郁青松掩芳秋。雨花台埋葬着近十万名革命先烈,深厚的红色基因,浸润城市最美底色,也融入雨花检察人的血脉肌理,成为文化品牌建设的厚重底蕴。
近年来,雨花检察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党建红”引领“检察蓝”,将传承英烈精神与建设文化品牌相融共促,引导全体干警将英烈精神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着力塑造红色检察文化高地。践行“杨峻德英雄支部”、创建“胡秉铎英雄支部”,将崇高的理想信念融入检察实践点滴。联合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开展英烈保护宣传、组织专题座谈会,共建雨花台历史文化司法保护基地,检察提议被写入地方立法的《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保护条例》。
全国检察宣传先进单位、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58项集体荣誉;全国工作成绩突出个人、全省政法先进典型等190余项个人荣誉……在以红色基因为底蕴的检察文化浸润下,雨花检察“硬实力”显著提升。
打造“雨”检文化品牌矩阵。雨润万物,泽被苍生。雨花检察围绕“雨”这一主题,精心打造多个检察文化品牌,涵盖检护民生、依法护企、生物多样性保护、青年干警培养等多个类别。
“雨检桐行”护民生民利。为推进“一老一小”、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雨花台区院打造“雨检桐行”支持起诉工作室,开展支持起诉、调解磋商、司法救助等多项工作,全员全心全力打通检察为民“最后一公里”。依法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97件,发放救助金502.2万余元,推动设立全省首家企业出资的司法救助性质基金,获最高检肯定。办理支持起诉欠薪案件505件,帮助追索劳动报酬750万余元,相关案件入选全市检察机关典型案例,获《检察日报》深度报道。
“听语”守公平正义。“语”谐音“雨”,雨花检察将公开听证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逐步打造“听语”检察社区听证工作品牌,听当事人诉求、听专家意见、听群众呼声,以高质效的公开听证服务涉法涉诉矛盾纠纷高质效化解。累计组织检察听证170余场次,辐射群众2万余人次,先后推动解决了无障碍设施整改、噪声扰民、养老护理院转型升级等民生难题。2起案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4起案件获评省检察院参考性案例、典型案例。
“雨润花开”锻忠诚铁军。雨花检察推进“雨检”青蓝工程,落实干警“6+N”培养计划,推行“AB”岗工作举措,组织“雨检沙龙”等研学活动,深化“办案+培训+研究”的干部全周期培养模式,铸造过硬检察队伍。1名干警荣获全国检察机关业务能手称号,2名干警在省级业务竞赛中夺牌,4名干警入选省级人才库,4名干警获评省级人才。
搅动文化兴检“一池春水”。雨花检察坚持将检察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以机制建设、氛围营造、品牌创建为抓手,文化“润检、兴检、强检”理念深入人心。重视文化硬件设施建设,步入南京市雨花台区检察院,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内容丰富的文化长廊,精品案事例展示墙,“雨检之星”优秀事迹展陈,厚重悠久的院史馆……打造全媒体检察文化宣传矩阵,各类典型案例、精品工作被最高检、省检察院和《法治日报》、江苏电视台等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转发推广150余次。组织各类检察文化活动,通过开展“雨检说法”、举办主题检察开放日,更好地向公众展示检察工作成果,增进公众对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旧时的雨花台是慷慨悲壮的,无数英烈长眠于此,书写着可歌可泣的历史长歌;如今的雨花台是朝气蓬勃的,高新产业集聚,谱写着“强富美高”的华彩篇章。一代又一代的雨花检察人正以为大局服务的辽阔视野,以为人民司法的宽广胸怀,为法治担当的炽热情怀,深耕文化沃土,赋能检察履职,激活检察文化与检察业务融合发展内生动力,绘就一幅又一幅文化强检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