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涟水县检察院始终将检察文化阵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有形载体”与“无形内涵”并重,打造“廊、馆、苑、室、园”等五大“室内+室外”检察文化阵地,利用办公场所多个电子屏幕宣传展播检察文化作品,全面构建起集展示、教育、实践、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检察文化阵地体系,营造“处处有课堂、时时被熏陶、人人受教育”的浓厚文化氛围,有力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塑造了良好的检察形象。
涟水县关工委调研县检察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参观该院文化长廊
以“空间阵地”为基,筑牢文化育人主载体。为推进检察文化建设走深走实,着力构建全域化文化浸润场景,我院将办公环境转化为育人“无声课堂”。在二楼至六楼走廊精心打造“检察文化长廊”,系统展示宪法发展历程、检察史脉络及涟水红色“红日基因”,通过图文融合方式将“空白墙”转化为“法治宣传墙”,让干警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精神熏陶。院史馆作为文化育人核心阵地,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元载体,系统呈现恢复重建以来的发展历程,重点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工作成果、荣誉表彰及队伍风采。该馆既是初任检察官及新录用、新提拔、新晋升干部的“必修课堂”,也是党政机关、社区及企事业单位参观调研的重要宣传阵地,有效发挥了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举行检察开放日,参观院史馆
以“服务阵地”为桥,拓展法治惠民新路径。立足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求,建成“小雨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并在全县3个乡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形成“1+3”服务网络。基地内设认知、警示、榜样、承诺四大主题区域,配置法治迷宫、法治飞行棋等10余个互动体验点位,道路两侧布设未成年人常见犯罪案例警示牌,实现教育性、体验性、娱乐性有机融合。48名“小雨滴”志愿者轮值驻点,通过以案释法开展警示教育,引导青少年筑牢法律防线。2025年,基地被涟水县委宣传部列为“青少年研学推荐点位”,上半年累计组织研学打卡活动11次,接待学生600余人次。乡镇工作室配套设置展示廊、阅读室、辅导室等功能区,相关经验被省检察院确定为首批“苏小蓝”未检品牌建设成果选树宣传对象。依托阵地优势,深度挖掘新安旅行团、浴血黄炮楼等本地红色资源,通过实境课堂、检察开放日、图片展等载体,将红色故事融入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从源头上预防行为偏差,切实筑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屏障。
学生们走进检察院“小雨滴”法治教育基地研学打卡
以“创新阵地”为翼,驱动履职效能再提升。以党建文化阵地为核心,打造“涟青有为”党建品牌阵地,设置宣誓室、党章学习室、互动体验室三大功能区。功能室在展示党旗、入党誓词、组织架构等党建元素基础上,有机融入涟水地标景点文化符号,通过情景化布展实现党建与法治元素深度融合,构建寓教于乐的红色教育场景。依托阵地制定“涟青有为”融党建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青涟行”实践活动、“青涟人”风采展示、“青涟说”主题宣讲等系列活动,切实增强干警政治认同感与职业使命感。同步激活学术交流阵地效能,以“检察书苑”为载体打造“漂流图书室”,实现图书“买、借、还”全自助服务,藏书近1000册覆盖法律实务、社科人文、医学保健等领域,满足干警多元化学习需求。以书苑为平台构建“三维赋能”机制:“青年党员读书思享汇”促进理论研讨,“清涟法研社”专题小课堂破解实务难题,党支部会议与廉政谈话会强化素能培训。2024年累计开展法学沙龙、疑案分析、实训练兵等活动51次,形成高质量检察调研成果16篇,其中6篇获省级表彰,为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