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港市检察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打造“清风港检”文化阵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清风港检”文化阵地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锤炼检察队伍、提升业务质效的有力支撑,为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新进人员和实习生参观院史馆
精心布局,打造特色文化阵地集群。走进张家港市检察院,处处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我院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构建起“一园一基地”的文化阵地格局,让检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廉政花园”巧妙利用单位后花园的自然景观,将廉政教育与园林艺术完美融合。花园长廊依次树立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廉介亭伫立在青竹之间,传递着以廉为介、洁身自好的价值追求。漫步花园,干警们在休憩之余潜移默化地接受廉政教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让廉洁理念入眼入脑更入心。
伫立在青竹间的廉介亭
“政治建设教育基地”则由“三馆一家一长廊”有机组成,整合了党建馆、院史馆、图书馆、政治文化长廊和老党员之家,形成了集教育、展示、学习、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党建馆系统展示了我院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不断探索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院史馆通过珍贵史料和实物展陈,记录了几代张家港检察人砥砺奋进的足迹;图书馆藏书万余册,设有专业法律书籍区和党建读物专区,成为干警充电学习的“精神粮仓”;政治文化长廊以每一层楼道为载体,结合各支部品牌建设,生动呈现各支部履职特色;老党员之家则为离退休干部提供了学习交流、发挥余热的平台。
在检察开放日活动中,企业家代表参观政治文化长廊
创新载体,激活文化阵地生机活力。文化阵地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我院坚持“建用并举”,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让静态的阵地“活”起来、“火”起来。
在廉政花园,我院常态化开展“廉政微课堂”活动,结合典型案例剖析廉政风险点,定期邀请干警家属参观并座谈,筑牢家庭防腐线。政治建设教育基地更是活动的“主舞台”。党建馆内,主题党日活动让党性教育更走心;院史馆里,让参观对象触摸检察历史脉络;图书馆定期举办的“港检青年说”理论分享会已形成思想交流碰撞的主会场;政治文化长廊成为新入职干警“第一课”的必到之处;老党员之家组织的“银发先锋”志愿服务,让离退休干部在法治宣传、矛盾调解中续写检察情怀。据统计,2022年以来,教育基地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30余场,参与干警及群众超过5000人次。
第一党支部党员在党建馆内重温入党誓词
成效显著,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支撑。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工作发展。我院文化阵地建设不仅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催生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
在提升业务方面,文化阵地成为提升监督能力的“加油站”。通过常态化开展理论分享活动,青年干警们将交流研讨中汲取的智慧转化为办案动能。2025年,我院办理的1起案件获评最高检典型案例,并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上作为案例展示,2起案件获评省级典型案例。
在队伍建设方面,文化阵地发挥了“熔炉”作用。通过持续的文化浸润,全院形成了“明德、崇法、求真、致远”的共同价值追求。1名干警在业务竞赛中先后获评全省标兵、全国能手,取得历史性突破。
在普法宣传方面,文化阵地延伸为法治教育的“辐射源”。我院定期组织“检察开放日”“青少年法治夏令营”等活动,通过引导参观院史馆、图书馆、文化长廊等,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水平。
在图书馆中举办剪纸迎新春活动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张家港市检察院的文化阵地建设,既注重“塑形”,更注重“铸魂”,实现了文化育检、文化强检的良性循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院将持续深化文化阵地内涵建设,让检察文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为谱写新时代法律监督新篇章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