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以载道,文以化人。近年来,南通市通州区检察院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检察文化内涵,持续丰富和活跃新时代检察文化,集成打造2馆(政治忠诚教育馆、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馆)、2室(院史陈列室、“古沙阳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N个文体工作室的“1+1+1+N”文化阵地,以文化“软实力”为检察履职提供“硬支撑”。
院史陈列室
文以铸魂,筑牢思想之基。走进政治忠诚教育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强检的生动画卷,“全省优秀检察文化品牌”“全省检察机关首批法警一队一品优秀品牌”等“1+7+N”品牌矩阵以大幅海报形式陈列于党建文化长廊,展示着通州检察公正严明的司法形象,彰显着护航城市发展的责任担当,诉说着检察为民的动人故事。通州检察结合履职实际,充分发挥政治忠诚馆作用,扎实开展党性教育、政治忠诚教育,开展“七一”主题党日、检察长带头讲专题党课等活动10余场。
退休政法干部参观通州区检察院院史陈列室
在院史陈列室中,检察制服变迁橱窗格外醒目,它见证着新中国75年法治的不断发展,变的是制服款式,不变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这里集中展示通州检察40余年检察制度的历史变革、内设机构调整、检察职能变迁,展厅两侧融入通州检察精神元素,分为领导关怀、检察英模、荣誉表彰、服务大局四个版块。通州检察将其作为入职干警思想政治教育的“打卡地”,入额检察官履行宪法誓言的“宣誓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
“古沙阳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
文以启智,蓄积业务之能。作为“苏小蓝”未检品牌建设成果选树宣传对象,“古沙阳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是在未成年人刑事办案中引入心理疏导矫治工作的专业化工作室,拥有心理访谈室、沙盘游戏室、家庭教育指导室等功能室,形成了专业化运行体系、社会化支持体系和规范化管理体系。“古沙阳光”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通过办案、监督、预防、教育并举推进,主动融入“六大保护”,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馆坚持传播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是可视化、互动性、广覆盖的法治文化教育阵地,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内设宪法宣誓、法治中国、法伴成长等七大功能区域,面向全区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和广大基层群众,以图文宣传、实物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传递法治“正能量”。近五年来,利用该馆常态化组织检察开放日活动60余次,邀请代表委员、党政机关公职人员、企业家、学生、社区居民等不同群体“零距离”感受检察文化,使法治精神可观可感、触手可及,相关宣传报道被《江苏法治报》《清风苑》等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0余次。
组织“检阅书香”读书分享会
文以化人,汇聚青年之力。一走进青年红色书吧,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沙发、茶几、书柜陈列其中,数百册书籍分门别类整齐摆放在书架上,简单却又不失雅致。建立书吧之初,从设计、布局到图书的选取,都广泛征求干警意见,大大满足干警阅览喜好,为干警学习交流搭建了宽广的平台。依托“初心学堂”“古沙法学社”,开发“理论热点我来讲”“疑难案件我来辩”“办案故事我来讲”等主题文化子项目,组织开展“检阅书香”读书分享会、“百辨青春,明德尚法”辩论赛等创意文化活动30余场,不断提升书吧使用率,加快培养干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今年6月,5名检察干警入选全省检察人才。
为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拓宽检察文化传播渠道,我院精心打造新媒体工作室,工作室整合全院优质宣传资源,配置电脑、摄影机、剪辑软件等采编设备,通过案例电台、普法短剧、漫画动画等形式,以更接地气、更具创意的表达方式,把专业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让法治好声音乘着新媒体的东风“飞入寻常百姓家”,持续提升通州检察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工作室制作的普法短视频《“不是”我》获评第五届全国检察机关新媒体大赛最佳叙事奖;拍摄的《七旬老人重创业》获评最高检新闻办公室、检察日报社主办的第四季“新时代检察故事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优秀检察办案故事、江苏检察机关优秀办案故事讲述视频。